聽二哥朱世壽這樣說,朱世財也就不好再說什麼,畢竟對於經商辦企業,朱世財知道自己遠不如他二哥。而對於修電站的相關事項,朱世財也不象朱世壽那樣,事前已經找相關部門了解了一些相關情況。但和朱世壽一樣,朱世財憑直覺覺得投資修水電站在目前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朱世壽知道,這一年多來綿江城裏因為缺電不僅居民的生活受到了影響,綿江的一些企業更是受到了較大的影響,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不少企業都給政府反映,希望政府能夠解決他們的用電問題,但電又不是政府發的,也不是政府說解決就能夠解決的。為此,市委、市政府領導都感到很有些無可奈何。
對於投資建水電站的事,朱世財多少知道一些綿江市的政策情況,至今還沒有任何有關個人投資建電站這方麵的政策措施,但由於停電給各方麵都造成了不小影響,他曾經聽到市委分管經濟工作的副書記仇有清說過,現在用電這麼緊張,如果有哪個人投資建電站,包括個人投資,市委都一定大力支持。但這也僅僅是仇有清個人的說法,還沒有形成政策依據。但現在既然二哥專門到綿江來找自己,朱世財知道,這是二哥希望從他這裏能夠獲得一些有用的東西。於是他想到了市上為了招商引資而專門成立的市招商局,便打電話找到市招商局局長單榮質,向他谘詢有關投資方麵的問題。單榮質聽說有老板想在綿江投資,當然非常高興,馬上安排投資促進科科長來找朱世財,具體了解準備投資的企業的情況。當投資促進科科長聽說是有人準備投資修電站,並且是個人投資時,覺得是一個新情況,便讓朱世壽把相關情況及想法說了一下,他說他回去後要專門給招商局領導彙報,如果領導們有要求時他再朱世財聯係。投資促進科科長回去把情況給招商局的領導彙報後,市招商局也覺得是一個新情況,需要對朱世壽提出的投資修水電站的問題專門進行研究,同時也給市政府分管招商引資工作的副市長和市委分管經濟工作的副書記仇有清作了彙報。市委副書記仇有清聽了彙報後非常重視,要求市招商局牽頭,市級相關部門參與,專門研究朱世壽到綿江來投資修電水站的相關問題。
確實,個人投資修建電站在綿江都還是第一個,國家還沒有相關的政策規定。但為了促進綿江的電力發展,解決綿江電力不足給綿江經濟和居民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仇有清要求有關部門必須落實這個投資項目,沒有政策市上可以研究出台相關政策,隻要不是國家明令禁止的,綿江市就堅決支持。
根據仇有清的要求,綿江市的有關部門多次就相關問題如政策許可度問題、稅收政策問題、電力上網問題、公司注冊問題等等進行研究。由於是綿江第一家水電建設的企業,不少時候相關部門在研究時,還請朱世壽及朱世壽公司裏的相關人員參加,聽取朱世壽他們的意見。在參加會議的這個過程中,朱世壽才了解到不少有關電站建設的基本常識。實際上,投資建電站的很多問題朱世壽自己之前都完全沒有想到過,更沒有做電站建設相關的任何前期工作如開發點的選擇、投資規模確定等等,對於投資建電站所需要的基本條件如技術力量、電力輸送渠道則更是完全沒有考慮,而僅僅是憑直覺就做出投資水電站建設這一決定。綿江市的人盡管覺得朱世壽這個老板什麼都不懂,懷疑其修水電站的能力,但出於招商引次的需要,也出於解決綿江市用電緊張的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領導沒有置疑這個問題,部門的人就更是不會主動去說這個問題。官場上的人都是智商不低的人,隻要是與自己部門的利益沒有直接衝突或者是與自己本部門的政策不相違背的事,一般是不會去管不是自己部門的事的。
在商場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並沒有多少知識卻賺了大錢的人,這些人並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那種有文化、有知識的人,而往往是一些讀書不行,在學校裏還經常調皮搗蛋,多數都認為是不會有什麼出息的人。這些種人盡管掙了大錢,但多數人並不會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最多隻會是被人們認為他們有財運,或者是敢吃膽大錢。當然,在普通人的思想意識中,也還有一種嫉妒心理在裏麵。
朱世壽屬於是這一類的人。人們更多地會把他們視為是暴發戶,在羨慕甚至嫉妒的同時,也有著一絲蔑視。
從朱世壽發財的實際經曆來看,朱世壽也確實是憑運氣而不是憑本事發財的,而是憑他的這些直覺行事,而這些直覺卻又往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你不能說是迷信,但用所謂的道理和常理又無法解釋。
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隻能說在世界上確實還有不少問題人們現在還無法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