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命當如此。馬麗娟一次國外旅遊,不幸遭遇車禍,雖然不是當場死亡,但在搶救過程中還是因為搶救無效最終死亡了。當朱世壽得知這一消息時,當時完全是昏倒過去了,想到自己當初作為一個完全的農民,馬麗娟頂著極大的偏見和壓力和自己結婚,結婚以後,雖然朱世壽在經濟等方麵一點都沒有虧待過馬麗娟和她家裏的人,但由於馬麗娟生的是一個女兒,朱世壽的心裏就始終有些耿耿於懷,以至於後來盡管不是有意,但實際上是在心裏就有些冷落馬麗娟,特別是和黃鶯英混在一起並且生了個兒子後,朱世壽就更是沒有把馬麗娟放在心裏了。想到這些,朱世壽覺得自己對馬麗娟是於心有愧。也因此,朱世壽才越想越覺得傷心,以至於後來朱世壽大大地病了一場,並且從此以後在心裏就覺得生活著沒有什麼意思,活著也沒有什麼意思。要不是他和黃鶯英一起還生了個孩子並且是兒子的話,朱世壽的心裏是完全有了跟著馬麗娟去死的想法。看著他黃鶯英兩人生的兒子在他身邊跑來跑去,想到他和馬麗娟生下來的女兒朱子良雖然已經在讀初中,但也隻有十三四歲。在這樣的年齡失去親生母親,自己作為父親無論如何是於心不忍,於情不舍。再想到黃鶯英雖然跟了自己,但一直就名不正言不順,沒有任何名份,但黃鶯英毫無怨言。現在馬麗娟不幸死了,自己也就可以給黃鶯英一個名正言順的名份了,朱世壽的心裏也才慢慢地振作起來,慢慢地思考馬麗娟去世後的善後事項。
由於朱世壽多數時間在外麵,女兒一直跟在馬麗娟身邊,因此女兒朱子良對朱世壽的感情要淡漠得多。馬麗娟死後,朱子良哭得死去活來,還連續好幾天不吃不喝,弄得朱世壽的丈母娘也是傷心欲絕,終日悲淚。本來以為自己的女兒是一個大福大貴的命,沒想到卻這樣鬼使神差地到什麼外國去,最後還把命送到了外麵。
後來在外公和舅舅的慢慢勸慰下,朱子良和朱世壽的丈母娘才慢慢地從悲傷中恢複過來,但在朱子良那裏,已經永遠無法恢複到她之前那種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少女純真了,不僅學習成績急劇下降,而且變得自暴自棄、玩世不恭起來。
為了讓朱子良從她媽去世的陰影中走出來,朱世壽和馬家人商量,並托人在省城找了一所學校,讓朱子良離開伍城縣到省城讀書,這樣盡可能地少讓她觸景生情,慢慢地調整心態。但在朱世壽剛提出這個問題時,朱子良卻堅決不幹,還說就是死也要死在伍城。後來在她外公、外婆和舅舅們的反複勸導下,才勉強答應跟著父親到省城。但到了省城後,剛開始的那一段時間,朱子良是完全和朱世壽反其道而行之,弄得朱世壽實在是忍無可忍,關起門狠狠地將其打了一頓,並且還用了整整一天時間給她講道理。朱世壽說:“你媽的死,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事,也不是我們家中哪個人把她害死了的,而是她自己遭遇到災難,她自己沒有躲過。你既然那麼留戀和想念你媽,你就要好好地活著,活出個樣子來,讓你媽在九泉之下能夠安心瞑目。你現在這個樣子,你媽如果在九泉之下有知,她會瞑目嗎?她會放心嗎?你對得起你媽嗎?”
應該說朱世壽這一次的武攻文慰,在朱子良身上多少起了一些的作用,之後,朱子良的行為習慣明顯地改變了,雖然沒有完全回到了她媽馬麗娟死之前的狀況,但畢竟沒有那麼自暴自棄、整日憂鬱痛苦。
自己親生母親的去世,任誰都會感到傷心和難過,更何況朱子良一直跟著她母親生活,母女之間的感情是其他任何東西殾難以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