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另外一篇文章,是說張曼玉在草莓音樂節上的打醬油,標題叫做《你是靚女,有資格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張曼玉長得漂亮,她是女神,所以她可以在音樂節上玩票,唱走調了也沒有關係,可以跟觀眾撒嬌:希望你們可以給我20次機會。她是靚女,所以想演電影就演電影,不想演電影就去唱歌,反正有大把的觀眾看在她長得漂亮的份上願意為她買單。
有人曾給我留言:隻有漂亮的姑娘才有資格有性格,醜女沒有挑剔的資格。
因為自己不是靚女,從小到大,我一直對此心知肚明,自己得不到來自男生的更多關注和照顧。
初中的時候,最受歡迎的永遠是班上長得漂亮的那些女生,每晚下了自習,總有不同的男生等著他們一起走,願意給她們買小零食。
隻是那時候我懵懂無知,隻以為自己性格太過大大咧咧,因此同男生的關係都不大好,後來才知道,不過是因為自己不是靚女而已。
高中的時候,上台競選班幹部,受到後排男生的噓聲,言辭之間,竟然是:長成這樣也好意思競選班幹?
第一次受到此等待遇的我,委屈的淚水在眼眶中轉了又轉。整整一個高一,都在沉默與自卑中度過,埋頭寫題背書,不願意同人有過多的接觸。及至後來,轉到了文科班,才擺脫了那種時時刻刻覺得有男生用嫌惡的眼神看著我的幻覺。
到了後來,因為自己不是靚女,一直追求者寥寥,二十來歲的時候談過的戀愛,最終分手,無一不是因為覺得對方不夠在乎我,各種鬧各種歇斯底裏,直鬧到兩人都覺得當初在一起,真TM是腦子壞掉了!
到了塵埃落定,愛過我的那些人,我愛過的那些人,都已經漸漸消失在自己的生活裏。而當初那個又不愛打扮又傲嬌又任性又愛撒嬌的自己,終於可以比較淡定地選擇一個人努力地朝前走的時候,才終於明白,其實,自己一直以來,不過是被青春裏猝不及防的那些小事給嚇到了而已。
在這個一切都是看臉的年代,生得一副好皮囊,確實能夠為自己謀得很多福利。略過那天生靠一張臉吃飯的演員、小三或者其他不說,即使是在普通的生活和工作中,若是生得好看,往往有更多的便利之處。
誰都喜歡看靚男靚女,誰都喜歡同靚男靚女在一起愉快地玩耍,甚至是走在滿是陌生人的大街上,一個靚男或者靚女,也會收到更多的來自路人的善意和笑臉。
尤其是對於女人來說,相貌的好與壞,似乎更具有能夠改變命運的神奇功效。
多少人眼紅,有人憑借一副好樣貌,嫁入豪門,從此過上了不知人間煙火的優渥生活,又有多少職場白骨精,憑借一副好樣貌力壓群雄,一步步爬至高層,坐擁大牌衣物與包包。
於是便總有人說,看她是靚女,所以生活得好理所當然,看她是靚女,所以才可以有那麼多人寵愛那麼多捷徑,似乎別人的一切都是白白得來的。
其實不是這樣,多少年輕時新鮮水嫩的大美人到老卻是晚景淒涼,生得美,確實比普通人擁有更多的機會,但若是想要真正經營好自己的人生,則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情商。
那是屬於靚女的故事,若是能夠寫出來,怕是極為精彩的一部小說,隨手翻閱亦舒,或許可以窺得一二。
那麼,如果不是靚女呢?是不是,就真的沒有資格擁有想要的人生,沒有資格去擁抱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呢?
我們總容易為自己找太多的借口,似乎將所有的過錯推給別人,便可以讓自己心安理得地繼續無所事事,糊塗度日。
沒有考到好成績,是試卷太難,是考試時候精神狀態不好。
沒有找到好工作,是因為自己不是名校畢業,是因為家裏無錢無權。
沒有找到理想的男女朋友,是因為自己家境不好對方太過勢利,是因為自己長得醜對方過於虛榮。
其實,說到底,還不是因為你自己不夠好,不夠努力,不夠優秀而已。
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感情,長相是所有的條件中占重要比例的一個評價標準,因工作的性質以及個人的喜好在每個人心目中重要程度各有不同,但是這些都永遠隻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若這個世界真的這麼簡單,可以憑借相貌就分出勝負,那也未免太過清淨了一些,就不會有那麼多勾心鬥角以及恩怨情仇發生了。
你愛的那個人,不愛你,或許確實是因為你不是靚女,但是,其實更多的,還是因為,你既不是靚女,又不夠可愛而已。
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女孩子,不是要你把自己偽裝成綠茶或者小白兔,而是讓你懂得好好打理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清爽幹淨,穿著得體,知道該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曉得分寸,懂得進退,讓你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然後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掌握平衡。
你要善待你的家人和朋友,他們是你永遠的後盾。你應當有你自己的圈子,有你自己在難過的時候想要棲息的地方,發瘋的時候不用擔心失了形象的那個人。
你要善待你的工作。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清楚自己未來要走的方向,在deadline之前將自己所有的工作處理得幹淨而又漂亮,要一直保持進步,不論是薪水職位還是眼界思維,都得時刻保持自己獨特的不可替代性,不會沒幹兩年就被後浪拍死在了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