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們人類的力量,想要增強地球磁極是徒勞的,我們無法造出陸地那樣大的磁鐵,更無法搬運過去,”始終沉默的組長霍金說道,“那我們換個角度,何必要增強整個地球的磁場,縮小範圍,建立人造磁極,再將人類和其他生物轉移到這裏。”
“你是說,保全少部分,犧牲大部分?”立刻有人質疑。
“人類應該能保全全部,但有些生物需要特定的生存環境,比如藍鯨隻能在深海生活,這我們可做不到。”
“但組長明顯忽略了一個關鍵,隻保護小部分陸地的話,眾多人口和生物需要龐大的食物供給,而地球大部分都毫無人煙並且慘遭摧殘,從哪裏搞到食物養活這麼多張嘴?”
霍金微笑著對質疑的組員點頭:“這個問題是關鍵,團隊的作用在這一刻顯露,現在我們連線生物組,他們正在解決這個問題。”
廳中的大屏幕瞬間聯通了兩個房間,兩個小組的人互相對視,互相恭敬地點頭示意。
“這方麵是我們的短板,你們討論,我們做聽眾。”
“好,要解決食物來源問題,而且符合大規模人口的需要。不庸質疑,我們需要高效營養的經濟作物。之前所說的高科技餅幹不太現實,即使有多種口味,可以吃一片支持人體一天的活動,但時間一長也是大問題。所以我們還是向豐富多樣的食品發展,最好是葷素搭配。”
“素的話,我有個建議,一種當地名叫昆布的海藻,不需要水和肥料,就可以在三月內生長到九至十二英尺高,按照這樣的生長速度來算,我們隻需要用地球表麵積1%來栽種這種海藻,一次的收獲就相當與目前地球所有農作物的總和。”
“葷的肉類食品倒是需求較少,壓力較輕。我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人造肉代表的人造食品,一種是天然的食材比如高蛋白的昆蟲和海蠣,人造食品會顛覆人們的對食物的原始認知,世界各地研究的試管產品都是這樣,追求經濟營養,而忽略其他。早在2013年倫敦,第一個人造牛肉漢堡登場,要價高達35萬美元。而這塊牛肉取自牛屑上的幹細胞。”
“我們大都知道一些民族早就習慣食用那些看著惡心的昆蟲。但不可否認的是,昆蟲含有的蛋白質,鈣質非常豐富。被評為世界最佳餐廳的noma餐廳,主廚雷奈標新立異,推出了昆蟲的新菜單。而且昆蟲養殖成本低廉,速度快,到了以後,世界人口會逐漸接受它。”
“那2025年後,世界人口會達到多少?我們必須采取行動了,但在這之前我們要了解我們肩上的巨大壓力。”
“保守估計,大約87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