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開始苦練營銷術。每天收工回家,她對著鏡子練習如何微笑;把鏡子裏的自己當作客戶進行交流,練習膽量。她每天早出晚歸,從一天推銷掉一件化妝品,到全力以赴售光當天的所有化妝品,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極大努力。她不想讓女兒看到自己攜帶沉重的包裹回家。
一年後,由於業績突出,她當上了這家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員,月薪增至25萬韓元。但好景不長,公司總部突然改變經營策略,由上門銷售改為貨架直銷,一個龐大的推銷團隊不得不接受解體的厄運。她再次淪為無業遊民。
危機也是重新創業的商機。經深思熟慮,她成立了自己的團隊和一個新的化妝品公司,並創建自己的化妝品品牌。不久,自主品牌的化妝品上市了,公司員工增加到20人。
她搖身一變成了這家公司的CEO,開辟新的市場。
十多年後,她不僅還清了別人以為工作一輩子都無法還清的巨額債務,在韓國還贏得超高的讚譽。她以自己的創業打拚經曆寫就的《把自己放在懸崖邊上》一書,受到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的熱力推薦。
這個女子就是韓國頂級化妝品品牌“八高魅力”的CEO樸炯美。她以驚人意誌力度過重重難關,在銷售領域展現非凡才能,並從身無分文者蛻變成年薪12億韓元的品牌公司掌門人。
把苦難熬成花朵
顧曉蕊
穿過一條古樸的街巷,沿著青石板路向前走,我回到夢中的故園。這裏是我的出生地,可少小離家,近年又回來得少,對它的記憶已近淡薄。我隨意地四下逛著,不知不覺來到阿婆家,見門頭掛著個“農家書屋”的牌子。
我懷著幾分好奇,走進籬笆圍成的小院。在一個簡陋的房間裏,有兩排書架,架上擺著許多舊書。櫃頂有幾盆綠色植物,長長的藤蔓,素雅的花朵,使整個房間充滿了生機。地上放有長條桌椅,幾個孩子坐在那兒讀書。
阿婆倚著門,坐在太陽下織毛衣,神色從容安然。這時,適逢阿婆的兒子從屋裏出來,相互寒暄了幾句後,我隨口問道:“怎麼想到開書屋呢?”
“我在村裏小學教書,孩子們的課餘生活很單調,母親提議開間書屋,讓孩子們多讀些課外書。”他笑著說:“我騎三輪車帶著母親到縣城,收集居民捐贈的圖書,為了收書可沒少跑路啊。”
在隨後的聊天中,他講起一段曲折而傷感的故事。
阿婆本名叫陳梅香,30多歲守了寡,帶著年幼的兒子。她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到地裏幹活,晚上還要在煤油燈下糊紙盒,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有一年趕上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家裏斷了炊,兒子餓得直哭。
阿婆哄道:“你看,一大片陽光,暖暖的,香香的。”孩子止住淚,眼睛瞥向門外,可陽光抵不住饑餓,沒一會兒他又哭了起來。
阿婆歎了口氣,把兒子一個人留在家裏,自己出去挖野菜。
傍晚回到家時,阿婆又累又餓,雙腳如踩在雲上,兒子抱著幾個窩頭跑出來說:“娘,娘……有吃的了。”阿婆眼睛一熱,走進灶間燒水做飯。
多年以後,阿婆還記得那頓飯的清香,鹽水煮菜葉,就著窩窩頭,吃得渾身直冒汗。這以後,兒子出去玩時,兜裏經常塞有鄉鄰給的食物。他們用這樣的方式,悄悄地關照苦命的母子。
阿婆苦盼苦熬地把兒子帶大,供他讀書上學。兒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終於在那年夏天,考上了縣裏的一所高中。雖然日子好過了不少,不再為溫飽擔憂,可學費還是讓阿婆犯了愁。
村裏人知道後,這個送來半袋麵,那個送一籃雞蛋,裏麵放著10元、5元的零錢。阿婆眼角濕濕的,對兒子說:“這世上沒有邁不過的坎,可得記住鄉親們的恩情。”
阿婆的兒子高中畢業後,回到村裏任教,一晃30多年了。起初,由於鄉村教師工資低,兒子想外出打工,阿婆勸他說:“村裏缺老師,孩子們要讀書,你就安心留下來吧。”他聽從母親的話,漸漸喜歡上這份職業。
我們正閑聊著,聽到阿婆喊:“柱子,過來試試毛衣。”一位衣衫單薄的男孩,放下書本跑到阿婆身邊。深藍色毛衣套到身上,正好合身,男孩興奮地大聲說:“我有新毛衣穿了。”
阿婆的兒子對我說:“平時書店由母親照看,她對孩子的情況比較了解。那個孩子家裏條件不好,到了冬天手腳凍得紅腫,母親趕集時稱了毛線,給他織身毛衣毛褲。”
男孩開心地在屋裏轉了一圈,然後偎在阿婆身邊,忽閃著眼睛問道:“阿婆,你在看啥呢?”
她微眯著眼,很享受地說:“你看,多好的陽光啊。”男孩歪著頭,伸手去撫摸金色的陽光,陽光在他的指尖跳躍。
阿婆笑了,臉上的皺紋綻開如菊。她嚐遍人間的苦,白發如雪,滿麵滄桑,仍舊平和而慈祥。
我不由得想正因為她心有陽光,才能穿過幽暗的歲月,把苦難熬成花朵,那是開在心靈深處的善良之花。
索性不管開頭
枕戈待旦
有一位學生,在上耶魯大學時,產生了一個創新性的航空貨運理念,他認為這個想法必然會使人們發送和接受郵件包裹的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革。於是,他在經濟學課程的期末論文中提出了自己的這個想法。結果令人傷心的是,教授打回了他的論文,封麵上有一個紅筆寫的碩大的“C”:“理念很有趣,也很嚴謹,但是,如果你想得到高過C的成績的話,就不要寫這些不可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