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或企業在社會中發展,總要麵臨各種挑戰,如果不能正確處理矛盾,隻能陷於泥潭中掙紮,沒有別的出路。
我們要在矛盾中求發展,就必須理解如何適應矛盾,並從矛盾中獲得駕馭方法,沒有靜止不變的關係,隻有腦筋僵化的人。
這裏,創業者和守業者不妨仔細領悟和真正實踐以下九個定律,就能打破“富不過三代”的失敗方程式,就能創立“富過三代”的成功方程式,就能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定律一:知識決定命運
隨著社會發展,“知識就是力量”的話越來越深入人心。時至今日,知識人已成為知本家。知識與貧窮告別,變成財富和力量的象征。
眾所周知,人非生而知之,靠後天學習和積累。你需要不斷優化知識,才能避免由於知識不夠產生的失誤。
創業者守業者擁有巨大的王國,如何掌控和管理這個王國?如何推動這個王國長久前進?對於問題,答案就是兩個字:依靠知識。
知識決定命運,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裏,如果你有資金,但是缺乏知識,沒有最新的訊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拚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都能夠有回報,並且很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知識不僅指課本內容,更包括社會經驗、文明文化、時代精神等整體要素。
定律二:做生意要有原則
創業者對原則問題說一不二,原則必須堅持,並非所有賺錢的生意都做的,哪怕大把銀子堆在眼前,不動心就是不動心,這是企業王國多年不敗的一個法寶。
未來的市場競爭需要具備資源的全球整合和配置能力。企業家必須樹立雙贏的觀念,善於集群競爭和協同作戰,特別是在麵對來自全球強手衝擊的時刻,隻有靠協同作戰、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才能提高競爭力並進入全球的競爭大市場。實踐證明,企業文化是企業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最重要的有形和無形財富。好的企業文化可以促進和推動觀念更新;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全員理想、追求、目標值、價值觀的實現率和達到適應時代要求的境界。沒有文化的企業是愚蠢的企業,是沒有競爭力的企業,是無所作為的企業。
定律三:事在人為
創業者堅守“事在人為”人生格言,不必信邪。重要的是自我充實,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信很多本來人為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轉變為可能,眼光放大放遠,發展中不忘記穩健,這是做人的哲學。
個人的地位高低,要看行為而定,你自己想通了,腦海裏自會別有天地,能超越權勢和卑微。
創業者事業有成後,這份事業並非完全屬於他個人,因為企業本身是社會的,受社會製約與促進。創業者不飲水思源,不富而思進,隻能落得個被社會遺棄的地步。
隻要不對社會失去信心,社會就賜予你最大的希望。成功甘心歸屬拚搏者,因為他們最熱愛社會,社會必然給他同樣的回報。
定律四:奉獻精神
一個人隻有真正奉獻社會,才能將有限生命煥發無限價值,而且從個人的角度說,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依次滿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之後,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要獲得內心的滿足和崇高感。
一個企業要長期穩健地發展,要做成百年老店,必須從以關係為中心向以價值觀為中心轉變,隻有這樣,才能富過三代。
古人雲:“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有愛敬之誠,動獲人心,而道無不通也。”“利他”的人格魅力,不僅是一種做人的高境界,更是一種處世生存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