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第十五次失戀之後(1 / 1)

你很難想像,這個時代還能孕育出英傑這樣的男孩。他是這個現實世界中唯一的不現實。

22歲來澳讀研時,英傑便打定主意定居堪培拉。與他同天抵達的來自北上廣自詡時尚的同學都氣哭了,說這簡直是下鄉,怎麼連一座摩天大樓都沒有?他們還沿襲國內的習慣:周五晚上去狂歡,夜裏饑腸轆轆開遍半個城尋找宵夜,無獲;周末睡到中午12點,懶洋洋的早午餐後去取現,銀行周末根本不上班;借了澳元去商場,發現商場4點前就打烊了??雖然澳洲人的生活節奏緩慢而不求上進,城市運作卻是規則分明;如若你不能按這規則過活,馬上就有種沉悶無趣的落後感。

堪培拉走的是田園極簡風,它的風格也許走到人生終點方能參透——那就是放鬆愜意、順其自然。

人們將別墅、咖啡館建至山頂,盡情貼近自然;平日閑暇時照料園裏的花花菜菜;周末出海或到格裏芬湖邊燒烤泛舟,注重家庭聚會??完全享受現代田園式生活。

如果是追求浮誇、奢華的80後90後,華麗麗的歐洲也許更為合適。當初與英傑同來求學的人,能力強的畢業後很快去了悉尼、墨爾本等大城市。留下來的多是身不由己——悉尼、墨爾本的工作沒應聘上。他們或在等著機會,或在籌劃著回國。

選擇什麼樣的城市,你就是什麼樣的人。一點不錯。選擇一座年輕的城市定居,多少需要點膽量、甚至冒險精神;選擇一座年輕且寂靜的城市,要的就是心境與涵養了。英傑覺得自己就是這麼個充滿前瞻、冒險,且有涵養的80後。堪培拉就是他的天堂。

甲之砒霜乙之熊掌,英傑覺得,再沒有比堪培拉更懂得傾聽的小城了。你與它聊政治多血腥、愛情多短暫、生存多艱辛,它都回以沉靜淡泊,你便覺得人生應當放鬆,放輕鬆。

堪培拉的靜如空穀幽蘭,居民別墅前停放著出海的艇;格裏芬湖裏的黑天鵝伸出紅唇凝望著你;碧草裝點的每座蘑菇狀的山可作家居。可貴的是每一樣生物,甚至是遠望你的袋鼠,仿佛都有傾聽的習慣。堪培拉就是如此神奇。幾十年前,它原本是片荒蕪,現在卻變成沒有牆壁的城市,但英傑愛它。

很多人以為,英傑隻是因為無處可去的緣故,他的父母離異後各組家庭,他成了失敗婚姻的犧牲品。可內心裏,英傑是怎麼也不會往這點想的。他一直在奮力扮演一個獨特的、紳士的、瀟灑的青年:帶外國人看兵馬俑、與各種膚色的人攀友,任勞任怨為老板做事,不斷結交新女友。雖然他也曾那樣癡迷於給女孩作曲畫像,深陷於離婚父母帶來的煩惱中,跟著一群長不大的留學生抽煙酗酒。但誰沒有過去呢?男人真正成熟蛻變起來,往往是一夜之間的事。

在第十五次失戀後,英傑開始反思自己。這些年自己雖驍勇,可對於生活與感情中什麼是值得追求的,卻思考得太少。《易經》中說,世人都有命,所謂命不是命定,而是人的局限性,一個人若竭盡全力也不能在某件事情上成功,那就是命。英傑已為愛奮鬥過十五次,卻次次失敗,這說明他如今的命裏沒有愛情。因此,英傑決定,不如將現在的精力奉獻給事業。英傑站在這個高度,一個月內想通了失戀這件事,變得比往常沉著、淡定了。

好友熊貓則不知英傑的神奇,仍安慰他說,誒,這個時代,不交七八十來個女友,你好意思叫自己“80後”?你之前那些戀愛,都是熱身,別覺得自己失敗啊,咱們再接再厲!

英傑淡淡一笑,說,我現在對愛情真沒什麼興趣了,我要拚事業;我相信成功的事業會為男人帶來想要的一切。

英傑終於走出了“困蒙”時代。他的每一次改變都是迅速的,甚至是無情的。這個故事,恰是從這次改變開始。其實英傑隻是個剛剛28歲的大男孩,每個男人都有28歲嘛!可英傑是冷漠世界中的一團火,有些人的“火”隻燃燒一段,誰能保證生活像他一樣永遠是燃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