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廣而告之的炒作計(4)(2 / 3)

詭計揭秘2:

筆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關於產品環保性能的認證,含金量最高的就是環境保護部環境認證中心認證的“中國環境標誌產品認證”,這是唯一一個由環境保護部持有的環境認證標誌。

環境保護部環境認證中心產品部高級檢查員劉清芝說,目前市場上隻有3C產品認證是強製性認證,其他的認證都是自願的,但是,隻有“中國環境標誌產品認證”是由環境保護部持有頒發的,其他的認證標誌都屬於認證機構。此外,認證的含金量也跟認證的標準有密切關係。

當筆者問及“市場上究竟是否存在綠色認證產品”時,劉清芝強調,“證明綠色是要有標準的”。她認為,綠色產品不能等同於合格產品,市場上很多認證的標準都是2002年7月份開始執行的《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10項國家強製性標準》,也就是說隻要是合格產品就一定能通過這樣的認證,但在消費者心目中,綠色產品的質量和環保性顯然是要高於合格產品的,“合格生並不意味著就是三好生”。據了解,中國環境標誌產品認證的標準不僅有產品標準,而且還有合同標準、現場實施標準,其中產品標準比國家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家具的認證中,除了要看甲醛、重金屬含量外,還要考察單獨組成成分,如板材、紡織品、油漆、填料、黏合膠等。

情景再現3:

長春市民王女士最近遇上一件奇怪的事:“中外馳名品牌”竟沒有起碼的產品入市必需的“QS”標誌!

讓她難以理解的是,“琦琦”日式麵包,連進入市場的資格都沒有,又何來的“中外馳名品牌”、“中國著名品牌”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外馳名品牌”、“中國著名品牌”的標識,是該麵包生產廠家花錢買來的。同時,記者從認證機構得知,花6800元就能把“中外馳名品牌”買到手。

花錢買來的“中外馳名品牌”是否權威?認證機構有無認證資格?在記者調查過程中,一個個疑團背後的真相,漸漸浮出水麵。兩個奇怪的標誌

一種沒有經過質量安全認證的食品,是如何被冠以“中外馳名品牌”、“中國著名品牌”的名頭的?

“琦琦”日式麵包的生產廠家——汕頭市嘉利好食品有限公司行政部的負責人,通過電話接受了記者采訪。該負責人稱,“‘中國著名品牌’和‘中外馳名品牌’這兩個標,是我們從深圳的一個調查公司買來的。”

當記者詢問這兩個標是否權威時,該負責人表示,“當時沒想這麼多,這個機構當時主動給我們打電話,說網上調查我們的產品銷售得好,可以獲得這項認證。把錢寄給他們後,這個機構就給我們發了這兩個證書。”在談到購買兩個標的初衷時,該負責人稱,“當時購買這兩個標,是為了裝飾產品的包裝,吸引顧客注意。”當記者追問這家調查機構的具體名稱時,該負責人稱,已經想不起名稱,並拒絕透露購買兩個標所花費的金額。

詭計揭秘3:

記者通過電話聯係了中國名牌產品市場保護委員會深圳辦事處(簡稱深圳辦事處)的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中國著名品牌”和“中外馳名品牌”的申請費用均是6800元,證書的有效期是2年,到期後可續申請,6800元的費用需另外再交。麵對記者對機構權威性的質疑,深圳與北京兩地辦事處負責人的回答明顯不符。“我們原來和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國家質監局下屬單位,“中國名牌”認證機構)是一家,後來我們分出來了。”深圳辦事處的負責人說。

30日,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負責人高勇通過電話告訴記者,“中國名牌產品市場保護委員會不是從我們這裏分出去的。”

這家機構的身份究竟是什麼?通過該機構傳真給記者的申請表,似乎可以看出些端倪。收款人開戶名與收款單位印章是一個名稱:深圳名保委信息谘詢有限公司。作為共同的認證單位——中國品牌調查統計中心,沒有出現在申請表的收款單位的位置上。“中國品牌調查統計中心是我們的協辦單位,實際我們才是主辦單位。”深圳辦事處的負責人如是說。國家認證不收費用。

認證究竟需不需要收費?30日,省工商局商標監管中心的工作人員的回答很明確,“認證不收費用。”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吉林省著名商標”、“中外馳名商標”的申請都是免費的。同時,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負責人高勇也在30日作出回應,“我們認證的‘中國名牌’是不需收取費用的,具體細則可谘詢所在省、市、自治區的質監局,把申請材料上報地方質監局即可。”

詭計分析

號稱XX著名商標的品牌大部分屬於剛上市不久的新品牌,因為消費者對他們了解太少,一般不會輕易選擇和購買這類品牌,因此為了打破消費者的認知堅冰,這些企業就願意花費5千到1萬的投資去獲得一塊價值不菲的著名商標“榮譽”!當然這對於打破消費者的認知盲區有一些幫助。雖然這樣的榮譽一般根本不需要任何的檢測機構的檢驗,也不需要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調查,因此是直截了當,操作簡單。是一些小企業進入市場,提升品牌的良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