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2)(3 / 3)

那一刻,我再也忍受不住,讓淚水肆意滂沱,為我的父親,為我自己,也為那懵懵懂懂的青春。

讓氣球高飛

朱迎兵

李安的父親對孩子們期望值一直很高,可李安卻讓他傷透了心,李安曾兩度高考落第,直到第三年,才僥幸考上藝專影劇科。

讀藝專時,李安發現他的人生洞開了新的一麵窗,在這裏,他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原來,人生不是千篇一律地讀書、考試,也可以在其他方麵上盡情發揮自己。

他決心在新的領域讓父親引以為榮。在從藝專到大學的十幾年時間裏,他學芭蕾、寫小說、練聲樂,甚至是畫素描,多方嚐試,但近三十歲了,他還是無所建樹。

羅伯特·羅森是一名著名的電影導演,也是李安在紐約大學讀碩士時的老師,他對李安的勤奮很欣賞,可又為他找不到方向而焦急。

羅森五十歲生日那天,邀請李安等人參加生日宴會。宴會在羅森的紐約豪宅舉行,賓主宴後,來到別墅的花園。花園占地很大,裏麵綠草如茵,鮮花吐蕊。在寬大的草坪上,停放著一個巨大的黃色氫氣球。麵對眾人不解的目光,羅森說氣球是租的,他要乘坐著鳥瞰紐約。

羅森拍拍李安的肩膀,要他與自己的家人一起乘上氣球。李安、羅森、羅森夫人及兒子等四人來到氣球邊,他們坐上氣球,駕駛員開足了馬力,氣球發出轟鳴,卻原地打圈,無法升空。駕駛員說人多了,羅森讓自己的夫人下去了。氣球再次發動後,還是不能升起,羅森又讓兒子下去。

氣球第三次發動,徐徐升上了天空。一朵黃色的奇葩綻放在藍天,李安俯瞰紐約城的全景,頭頂白雲朵朵,身邊清風送爽,感覺特別美妙。

他扭頭準備和羅森老師說話,羅森正看著他,清澈的藍眼眸裏盛滿了笑意,他說:“我和駕駛員早就知道,氣球隻能乘坐兩人,可是我還是要我們四人一起來坐。你知道我的用意嗎?”

李安困惑地搖搖頭。

羅森接著說:“你躊躇滿誌,樹立了太多的目標,就像這個氣球裝了太多人一樣,雖然氣球有足夠的動力,但是它承載畢竟有限,所以不能升空,要想騰空而起,隻有請一些人下去,即使那些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李安恍然大悟。回去後,他把計劃中所列的目標去掉了許多,隻留下做電影導演這一項。兩年後,他終於執導拍攝了電影《分界線》,這部電影作為其畢業電影,榮獲紐約大學生電影節金獎作品獎及最佳導演獎,他也順利取得了導演碩士學位。自此,他騰空而起,用一部部電影書寫著輝煌。父親終因他而驕傲。

萬事掛懷,會消耗有限的精力。隻有刪繁就簡,確定屬於自己的目標,才能讓成功的氣球高高飛翔。

萬事掛懷,會消耗有限的精力。隻有刪繁就簡,確定屬於自己的目標,才能讓成功的氣球高高飛翔。

以夢喂馬,馳騁歲月

朱迎兵

2009年6月一個悶熱的上午,張小硯起床來,忽然想看看汶川災後的孩子,她曾在那裏做過誌願者。她背起一個綠色帆布包,穿了雙人字拖鞋就上路了。

到成都後,至汶川不過幾個小時的車程,張小硯預計待三天就返程。到汶川第二天,她聽說關大橋被飛石砸斷,她往茂縣走,在路上,又聽說前麵塌方,於是往北轉。

走了幾天,氣溫陡降,她扔掉拖鞋,買雙鞋繼續上路。天氣越發冷了,她便買了外套和長褲穿上。海拔漸高,她被曬成了一塊焦炭。

她先是搭順風車,可嫌不自由,就買了輛摩托車往西藏騎,因無駕照無行駛證,一路被警察追,扣過車子,進過局子。路過波密,聽說墨脫很神奇,二話不說騎著摩托進墨脫,一路摔了幾十跤,魂飛魄散,肝膽俱裂,嘎龍山上還遭劫。所幸命大,於是拖起車子繼續上路。一路翻山越嶺,時而暴雨傾盆,時而驕陽似火。終於在8月騎到了拉薩,彈盡糧絕,她賣了摩托車,繼續閑逛,整個西藏轉了一圈,逛到身無分文,就在大昭寺前乞討得114元8角,開始往回返。

回去路上,她走一段路,搭一段順風車,摩托車、大貨車、拖拉機、越野車、農用三輪車、馬匹……

路上搭遍所有能遇見的交通工具。

終於回了家,口袋還剩31塊,從拉薩到成都2300多公裏隻花了83塊錢。尤其是一稱體重,發現竟然心靈的終點沒有止境,我們必須懷揣夢想走在路上。

沒有缺斤少兩。大為自豪。全部行程一萬七千多裏路,曆時兩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