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生活一定還有挫折,但自在麵對(3)(2 / 3)

女兒通過該校的單考,拿到“通行證”。她欣喜萬分,抱著女兒說:“如果不是努力一點,怎麼知道自己也這麼優秀?”這一年女兒的文化總分上了本科線,但是語文單科卻沒有達到錄取要求,與心儀的美院無緣了。她放棄讀其他大學,決心重讀。

女兒的理想是考中國美術學院。

“那是中國最高的美術學府啊,行嗎?”她問。

“你不是說過,不努力一點,怎麼知道自己這麼優秀?我不試,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

複讀這一年,一向懶惰的女兒變得很自覺,很努力。她在日記本上寫道:不努力一點,你就沒戲了!她背水一戰。這一年女兒順利通過省聯考、美院的單考,文化分也上了重點本科線。在那個小城,她是第一個考上中國美術學院的學生,她的母校興奮得立刻放炮慶賀,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掛著祝賀她考上中央美術學院的橫幅。

有人問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她不假思索地說:努力一點,你也可以這麼優秀!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寫到這裏,我想再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她是我的新浪博友、新疆作家夏愛華(網名玫瑰雨)。2010年初她定下計劃,準備在幾個月時間內用稿費購買一輛轎車。用稿費購買轎車,在一般人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她做到了。她在博客裏高興地向博友宣布:8個月的時間裏,她努力上進,每天讀書,寫作,用稿費購買了一輛嶄新的國產家庭轎車。

她的成功再一次證明:隻要你夠努力,成功總會擁抱你。

很多人不優秀,不成功,是因為不夠努力。或是隻努力一點點就放棄了,沒有持之以恒。

其實每一個人都如地下的礦藏,都有很大的潛能,隻是我們自己沒有發現,沒有挖掘;也沒有被發現,沒有被挖掘。許多唾手可得的成功就擦肩而過,本來可以變得優秀,結果卻隻是與平庸為伍。

“不努力一點,怎麼知道自己也這麼優秀?”我把它作為簽名掛在QQ上,激勵自己,與別人共勉。每天努力一點點,跟優秀一點點靠近。

很多人不優秀,不成功,是因為不夠努力。或是隻努力一點點就放棄了,沒有持之以恒。

獲諾貝爾獎的差等生

劉耀蘭

2012年諾貝爾獎爆出冷門,生理學或醫學獎由山中伸彌和英國生物學家約翰·格登共同獲得。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山中伸彌被日本同行恥笑為“絆腳石”,約翰·格登曾被老師評價為“非常愚蠢”。

格登十五歲時就讀於英國貴族學校伊頓公學。盡管格登從小就對生物學情有獨鍾,但是,他的生物課成績在250個男學生裏麵排名倒數第一,其他理科成績也墊底。他的教師加德姆寫了一份報告稱:“我相信格登想要成為一名科學家,但從他的表現來看,這個想法簡直是癡人說夢……無論對於格登本人以及教育他的老師,讓他學習生物學都是在完完全全地浪費時間。”

他不僅沒被這一苛評嚇倒,卻仍然對生物學情有獨鍾。他自小便被生物學深深吸引,甚至在學校養過上千隻毛毛蟲,看著它們變成飛蛾。興趣,而不是成績的指引,最終讓格登在生物學領域“化繭成蝶”。在博士後的研究中,他完成了一個著名的實驗:把一隻成年青蛙的體細胞核,移植到另一隻青蛙的卵細胞裏。這個全新的細胞,經過孵化、發育,最終變成一隻完整的、發育完全的青蛙。

半個多世紀以來,無論是進入牛津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學位,還是後來被譽為“克隆之父”、獲得國際醫學大獎拉斯克獎,格登從沒忘記過這些嚴苛的評語。他還把這張成績報告單裝裱在一個精致的木質相框中,掛在格登劍橋大學的辦公室裏。即便擁有數不清的獎狀、成果,這張言語刻薄的成績單,是他唯一裱起來的東西。

把老師那恥辱性的評語掛在辦公室裏看似“非常愚蠢”,實則是非常有效的勵誌座右銘。格登說:“當遇到麻煩,比如實驗不成功,我就看看這個報告,提醒自己也許不擅長這個工作,但我要努力,否則真的被老師說中了。當你的實驗遇到困境的時候,拿這個方法激勵自己,真的太有效了。”

愚昧的人,被反複定義,一輩子隻能生活在暗夜,渾渾噩噩地活著;而智慧的人,擺脫定義的束縛,就一定能點亮命運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