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應用工業工程(IE)--砍掉企業成本的新利器(2)(1 / 3)

倉庫有很多貨架,我們也可以分析產品進倉與出倉走什麼流程,分析倉庫收發貨的流程。例如,我們不應該按照產品種類來分區,而應該按照產品使用頻率來分區。再例如,我們可以把最常用的產品放在離門口最近的地方,這樣可以減少距離:以前我們搬進去20米,搬出來20米,總共40米,現在我們把常用產品移到門邊,搬進去5米,搬出來5米,這時候就節省了搬運距離。

有了這個量化的流程分析,我們就可以將它應用於許多地方。例如,每天早上起來上班時間都很趕,就可以對行動路線進行流程分析:我們起床先上廁所,還是先到廚房,抑或是先幹別的?如果我們把這個流程進行一些改善,就會節省一些時間。我們以前從起床到出門要20分鍾,通過改善可能15分鍾就行了,那我們就可以多睡5分鍾。像我們的銷售人員出去拜訪客戶,也可以用流程來分析最好先到哪裏,再到哪裏。

流程分析與5S一樣,可以用在很多地方,關鍵是看怎麼用它。

二、讓生產動作更經濟省力

流程分析是從大的方向進行分析,動作分析是從小的方麵進行分析。

流程分析比較適合管理幹部來做,當然也可以發動員工與我們一起做,那麼動作分析就適合個體來做了。

1認識動作分析

(1)動作分析的定義

關於動作分析的概念,我們來看看:分析細微的身體動作,刪除不必要的、無效的、浪費的動作,改進有效的動作,以使操作更簡便有效,效率更高。所以說,動作分析也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動作分析的鼻祖是誰呢?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當時,他就做了一個動作分析--研究如何將煤從地上鏟上車。他先研究鏟子多大最合適,鏟子太大工人很容易累,太小動作又會很多,因為每次鏟得太少。鏟子的合適大小研究完了,他又開始研究員工腰的彎曲程度,手的動作以及頻率是每分鍾多少次。他研究完以後,按照標準動作訓練出來的裝煤工人花的時間與力氣跟以前一樣,但是裝煤量增加了一倍。

(2)動作分析的動素

動作分析有三種動素:第一種是進行工作的要素,就是我們所謂的正動作;第二種是阻礙第一類工作要素進行的動作,就是我們所謂的負動作;第三種是對工作沒有用的要素,就是我們所謂的零動作。

我們做動素分析就是把這些動作全部找出來,然後去掉負動作和零動作,留下正動作。動作都是有時間的,對動素的研究,就是教我們盡量減少動作幅度,動作幅度越小,時間就會越省。

第一,人體的運用,即怎麼運用手腳、眼睛等。如果動下手指就可以完成的動作,就最好不要動手腕,如果動手腕就可以,就不要動手肘。總之,怎麼省事、省勁就怎麼來。

第二,工作場所的布置。如果需要轉身去拿東西,那我們就應該對工作場所進行合理布置,以避免不必要的轉身動作。

第三,工具與設備的設計。可能某些工具、設備讓我們的動作幅度比較大,那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將其設計得更合理一點,讓動作小一點。

當然,動素的研究對重複率比較高、周期時間比較短的手工操作是最有幫助的。如果是用設備操作,隻偶爾用一些動作,那這個研究就沒有什麼效果了。

2動作分析的應用技巧

(1)設計員工動作時的注意事項

第一,要考慮雙手的平衡。

如果這隻手做完了,那隻手才做了一半,就會感覺很別扭。我們在設計雙手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好是讓兩隻手同時開始,同時完成,這時候就會比較平衡、自然。還有,除了休息時間以外,不要雙手空閑,也不要這隻手在做,那隻手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