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大婚(1 / 3)

十月初六,宜嫁娶。

明國新帝大婚,舉國盛典,天下臣民同慶“天喜”。

這日為初秋之際,晴空萬裏,涼風習習。

皇城內外喜慶洋洋,承永殿,毗鄰的帝後寢宮坤寧殿都用綢緞搭成彩架,大紅喜字抬頭可見。

自南門到坤寧殿的青石禦道上,鋪滿了紅地毯。禦道兩側有彩燈數百盞,仿若牛郎織女相會時的鵲橋。

蘇家本因牽扯謝家之事獲罪,新帝憐蘇言爹娘早逝,便沒收了蘇府多年來的財產,免去了蘇家上下的罪責。

蘇和感恩戴德,此次亦作為蘇言的長輩,參與了大婚。

按理,新皇後該從娘家被迎娶。隻是蘇府在江南,離洛城甚遠。於是君於遠降旨,將她安排在皇家在洛城西郊的別院。

大婚前兩天,宮中兩位老嬤嬤特意前來皇家別院,教導需要注意的閨房事宜,又料理蘇言的起居飲食。

這天清早,她們便開始伺候新皇後沐浴淨身,換衣梳發。

她們口中念著慶賀的字句,滿臉笑容,眼角細紋起了褶,手腳麻利,服侍得妥妥貼貼。

原本這些該有身份尊貴的福晉親手來辦,可惜新帝兄弟盡亡,旁親又少,幾近被流放之偏遠之地。兩位年長的老宮女便被新帝特意封為命婦,前來侍候新皇後,兩人一時身份不凡,自是愈發小心翼翼,免得惹怒了這位被皇上最為寵愛的,從八品采女晉升為皇後的蘇言。

鏡前的蘇言雙頰微紅,眼底流露出點點羞澀,豔麗的麵容比平日更是多了幾分嫵媚,少了些沉靜。

皇後出嫁前仍是少女的發式——雙鳳髻,烏發上一邊插了一支碧玉簪,寓意雙喜如意。

皇家嫁娶與民間近似,蘇言穿上內務府命數十名繡女七日七夜趕出的金絲繡線的鳳冠霞帔,衣擺繡有赤紅鳳凰,美麗的鳳尾,驕傲地仰著頭,似是要展翅高飛。

金線繡邊的寬袖與束腰,令蘇言盡顯端莊華貴。

梳妝完畢,蘇言靜靜地坐著,一動不動。生怕一個不注意,將裝扮了兩個時辰的妝容以及齊整的發髻弄亂了哪怕一點點。

沒有哪位新娘子不想給新郎最美好的一麵,她亦不例外……

遠遠隱約傳來一陣吹吹打打的響聲,其中一位老嬤嬤笑眯了眼,低聲賀喜道:“娘娘,看怕迎親的隊伍就快要到了。”

蘇言微微頷首,任由她替自己將殷紅蓋頭覆上。

絲絲縷縷的喜悅自胸口湧起,想到不久之後,自己便能成為君於遠的妻……

她的唇邊,不由自主地揚起絲歡喜的淺笑。

兩人扶著蘇言慢慢地走出後院,前廳的蘇和已經接過皇帝命迎娶大臣送來的征禮,急急叩首謝恩,又忙不迭地躬身領著兩位冊封使臣到後院。

院內,蘇言已是等候多時。

兩位使臣向其行禮後,取出聖旨揚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冊江南蘇府庶女蘇言為皇後,命卿等持節奉冊寶,行奉迎禮。”

“謝主隆恩——”蘇言在嬤嬤地攙扶下,福身行正禮,又緩緩跪下,雙臂舉高於頭頂,將皇後金印、金冊盡數收下。

禮畢,兩位嬤嬤將一柄金如意放入轎中,使臣恭恭敬敬地請她上了十六人鳳輿,禦前侍衛在左右護衛及開路,使臣及宮侍跟隨在後,一眾人浩浩蕩蕩地朝皇城進發。

皇城內,在正南天喜方位早已搭起了一處聖台。

君於遠身穿一襲繡有五爪金龍盤旋飛騰的明黃龍袍,墨眸略顯不耐,負手而立,等候著迎親隊伍的到來。

身側的李唐甚有眼色,早早便派了幾個機靈又腿快的小太監守在前殿,一有消息便及時來報。

這廂小太監在他耳側低語幾句,李唐立馬上前稟道:“皇上,鳳輿這就要進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