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家有萬貫,不如開店--開店前的籌劃(1)(1 / 3)

家有萬貫,不如開店--開店前的籌劃開店,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浪漫的夢想,尤其女性們對開咖啡店、花店、服飾店與小型店麵,更是情有獨鍾。

然而,實際經營起來,雖然實踐了創業夢想,但是卻不是百分之百的浪漫。因為,這畢竟是一種實際的商業經營形態,既然是屬於商業形態,必然要有細密的管理,如此,店內事務才能井然有序地步上軌道,也才合乎商業經營的本質。

對於一個從未受過管理訓練或未有開店經驗的人來說,在開店之前之後所麵臨的問題,常常令人不知所措,或者,幹脆也就“誤打誤撞”起來,變成碰到一件事件,就處理一件事情的局麵。最後的結果是,資本雄厚者,尚可能撐個一年半載;沒有多少本錢的,過不了幾個月,也許就收山了。不管如何,這都是開店者當初所始料未及的。

一家成功的商店絕對不是一夕可成,除了須具備濃厚的興趣、信念和決心外,業者本身亦須有相當的商品知識或技術,對資金的調度與社會趨勢也要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如此才能在自己的經濟能力許可下,創立一家吸引顧客的店。

基本上受歡迎的店,首先要具備的是“個性”,因為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話,就要讓顧客有僅此一家,或商品獨特的印象,並要能滿足客人的需求。

開店者為了不錯過開店的時機,舉凡商品的生產、消費動向、預定開店地點的競爭狀況、交通條件的變化,及一切關於開店的資訊,平常就應加以搜集,才能在開店前做好萬全準備。

1、科學分析開設特色店

你適合或準備開哪種店?這是一個大而空洞的問題,誰也難以回答。具體開什麼店,要根據店主自身的情況、店鋪所在地大環境、所在街區小環境等特殊情況而定。

開店前應進行充分的調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選擇開某種店之前,你必須對目標市場(開店後可能進店買東西的消費者)進行預測和調查。店鋪所在地人口分布情況,附近聚集的單位性質、工作性質,本區域消費能力、習慣,有無同類店鋪,若有,其生意好壞;今後如何競爭;若你能越深入了解目標消費者,在店鋪定位時便愈能投其需要與喜好。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事先已確定開某種店。再分析店鋪將定下的地段是否可做這樣的生意;另一種情況是對某位置所在區域有充分了解後再確定開設某種店。後一種情況往往是事先沒有準備開店,而靈光一現,預測開某種店會賺錢後才抓住機會開店。但兩種情況均是道理相通的:要調查、要分析市場需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有的人一看見某某店鋪轉讓,覺得其地理位置不錯,價格也不貴,便貿然接手下來,殊不知開店之後才發現目標市場太小,甚至造成“無人上門”的窘境,但為時已晚。若你平時細心觀察,有時便會發現某店鋪門麵上經常都寫著轉租二字,老板換了一撥又一撥,說明都沒賺到錢。還有一種情況,同一店鋪經常變換著形式,一會兒是蛋糕店,一會兒是書店,一會兒又是服裝店,一會兒又是小吃店,也說明了這一些店都沒有成功。

而相反的情況是:有的店鋪幾年來均是藥店,或其他一種固定的店,一直沒有改變,這說明該店有生意可做,有錢可賺,其選擇是正確的。

具體開店時,還應與自身情況相結合。自己對將要從事的行業是否熟悉,或自身的素質是否能勝任等等,均要適當考慮到,特別是初開小店者,往往采供銷一人全身兼職,什麼事都得自己做。

開店前的五個準備重點

一是自己的理念有多少可落實在開店中,並要檢查自己的能力、個性,看看適合開什麼樣的店,並預設未來經營方向。

二是搜集開店地點的資訊,包括顧客的量與質(家庭狀況、職業、人口成長率、分布狀況、收入水平、購物行為等),道路係統、交通設施以及是否有吸引人潮的商業設施(大型店與專賣店的性質、商店與小吃店的數量、競爭店與家數及人潮流通量)等訊息。

三是計算投資報酬是否合宜,一般來說,利潤占投資額的20%,就算相當不錯。而最少要先做出5年的年度預算,並需定期修正。

四是塑造店麵及商品風格,包括店名、招牌與外觀,及店麵的布置、燈光、裝潢和飾品擺設。

五是在用人方麵,亦須考慮是否要雇用人或全由自己獨力經營,這方麵亦要與個人能力及投資金額配合。

除此之外,運用行銷策略,建立商店的知名度,並不忘隨時充實自己的管理知識、注意流行的變化和社會景氣情況,以隨時做好開店的準備。

開店定位的三大影響因素

第一,所處位置是否有吸引力。包括店鋪地點環境好壞、交通條件是否方便顧客;周圍設施對店鋪是否有利;服務區域的人口情況;目標顧客收入水平、消費意識及品味等。

店鋪環境的好壞有兩種含義:一種含義是指店鋪周圍環境狀況。比如有的飲食店開在公共廁所旁或附近,不遠處便是垃圾堆、臭水溝或店門外灰塵飛舞,或鄰居是怪味溢發的化工廠等,這便是惡劣的開店環境。另一種含義指店鋪所處位置的繁華程度。一般來講,店鋪若處在車站附近、商業區或人口密度高的地區或同行集中的一條街上,這類開店環境應該具有比較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