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百步穿楊(2 / 2)

六夫人明白似的笑了笑,也沒說什麼。

三局兩勝,連輸兩局,南羽有些不甘心就這樣空手而歸,問道“最後一局玩兒什麼?”

勝負已定,六夫人將南羽帶到旁邊吊在木架上的銅錢邊,說道“女子心細,前兩局占了點主場便宜,聽說你手上功夫和眼力不錯,這局比比你拿手的。”說完看了眼沈香。

沈香走到前麵,介紹道“架子上一共三排紅線,每排上麵吊十八顆銅錢,其中有一顆掛的是白線,比試開始時,三排紅線會左右移動,在三米外投鏢,不但要射中銅錢,還要將它釘在後麵的鏢靶上,三鏢定勝負,誰的環數高,誰就贏。”

規矩聽清楚了,南羽站到前麵目測了一下,距離第一排銅錢三米,第二排是四米,第三排五米,距離鏢靶有六米。

六米距離,普通人連中靶都難,更別提要射中移動中的銅錢,將它穿到鏢靶上。六夫人說的沒錯,這不但要手上功夫了得,更要眼力勁兒了得。

“你先來還是我先來?”南羽拿起放在架子上的柳葉鏢,試了試手感問。

六夫人比了個請的手勢。

輸了兩局,麵子早就丟光了,知道這女人的厲害,南羽也沒什麼好客氣的。拇指磨著柳葉鏢尖,站到了投鏢線上。

沉香輕輕搖動一個轉輪,木架便咯吱咯吱的左右平緩移動起來。

幾排紅線就像織布機上交織的布匹,吊在上麵的銅錢就像來回穿梭的梭子,看到這個,南羽突然想起了訓練槍法時,為了給隊員打氣,高團長講過的一個典故。

話說從前楚國有一位名叫養由基的神射手,能“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意思是射百步開外的楊柳葉,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就是由此而來。

百步穿楊,這是每一名神箭手必須要達到的水準。為此,古人想出了不少特別訓練方法,如西周“五射”技能中的襄射,要求肘部平直,不能有一點斜度。為達到此要求,便在射手的肘臂上放一水杯,如果水溢出則證明肘未平,由此可見當時訓練的苛刻。

但這還不是最狠的,《列子·湯問第五》中記載的一則古人射箭訓練方法,堪稱絕頂到家,他是由名叫紀昌的射手創造的。紀昌拜當時著名的射手飛衛為師,飛衛讓他先學“不瞬”,即要求不眨眼,訓練其眼力。

紀昌仰麵躺到妻子織布機下,兩眼盯著忽上忽下的踏腳板,看了兩年,終於練到了錐子刺來都不眨一下的境地。

但飛衛覺得紀昌的眼力還未到火候,要達到“視小如大,視微如著”才行。

紀昌想出一個法子“懸虱於”。他選一根牛尾巴上的細長毛,一頭係上一個虱子,另一頭懸掛於窗戶上,兩眼整天盯著虱子看,十天後便能把虱子看大。一直看了三年,竟然能把虱子看得如車輪大,張弓射去,箭頭直穿虱子正中,牛毛卻無損。

這便是紀昌學射的故事,紀昌學射的這股狠勁,被當代不少教官用來激勵士兵苦練槍法。

而對南羽這種隨時執行突襲,打擊敵人的尖刀兵種來說,記憶力或許不是最重要的,執行任務時,眼要明,手要穩,準,快,絕對是第一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