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甄選、培養國際型人才。隨著產業的全球化和國內市場的開放,加上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和韓國國內生產條件的惡化,三星集團各係列企業紛紛走向國際市場。為了盡可能培養國際型經營人才,三星集團采取了大量錄用當地人才,實行地區專家製度和培養21世紀高級管理人才三項製度措施。
以培養21世紀高級管理人才為例,三星不僅重視對年輕人的選拔、培訓。也非常重視對中年業務骨幹的培訓,從1992年下半年開始,專門為這些人設置了MBA碩士課程。每期50人,集中培訓6個月。先在國內學習3個月,學習電腦、外語、經營管理的主要課程;此後兩個月分日本、美國兩小組,委托當地教育機關進行教育;最後一個月回國寫論文。這些接受培訓的業務骨幹在本公司的所有待遇,包括職務、職稱等原封不動地保留,從形式上看同出差沒有什麼差別,其目的在於使他們能夠專心學習。
可以看出,三星集團的選人之道既有原則性,也有靈活性:既強調公平,也不忽視效率。三星在對於人才的發掘、培養、運用方麵所下的功夫的確是不遺餘力的。正是由於這些優秀人才的共同努力,三星才得以發展成為如今的大型跨國企業。這也驗證了已故董事長李秉哲的一句話:“企業的成敗在於員工的素質。”
選人之道:吸納天才、個性人才,敢用奇才和怪才
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1910年出生,曾舊都於日本早稻田大學。1938年他在韓國大邱市租下了一塊鋪麵,成立了“三星商會”,從事貿易和釀造業。李秉哲之所以選用“三星”作為企業的名稱,有他本人的用意。因為“三”在朝鮮語中表示最大的意思,星辰是永恒不變的意思,取名“三星”,意在他要讓他做的企業既最大又要永恒長久。1948年,他成立了三星物產公司,僅僅一年的時間,他便獲利1。2億韓元,成為了韓國企業界占第七位的貿易會社。到1952年,三星資本已經擴大到了60億韓元。經過近五十年的發展,三星已成為擁有24個大企業的國際大財團。經營範圍從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國防工業、電子工業、尖端技術工業到貿易、服務業和文化藝術領域,影響遍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
1978年,他容獲了美國巴比森大學最高經營者獎,1987年,獲得美國波士頓大學名譽經營學博士獎稱號。他的獨特經營思想被日本著名的“講談出版社”編輯成書,介紹到日本,並暢銷一時。更重要的是,把他個人事業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的愛國思想,更使他成為韓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1987年,他的兒子李健熙接手三星集團後,繼續把三星集團發展壯大。
三星集團在人才策略上始終堅信:人才是決定企業命運和國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李秉哲始終把選用和培養人才放在第一位。三星是韓國最早采用考試方法錄取員工的公司。想進三星企業,先要能通過考試,考試進來後,也要經過幾個月的培訓才能上港工作。李秉哲重視人才還表現在他非常重視教育上。三星有了發展規劃以後,他在20世紀60年代成立了三星文化財團,不久就相繼接收了大邱大學和成均館大學,建立了以理工科為主的科學館,以及東邦研修所和三星綜合研修所,特別是三星綜合研修所,現已成為世界一溜的培養各種人才的基地。
在李秉哲看來,在現代社會中,企業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決定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決定國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三星集團、的訓練中心,懸掛著李秉哲親自提攜的“人才第一”的匾額。集團裏每次召開集團所屬企業首腦會議時,他都要再三強調:“三星的人都是要精英,隻有集合所有的精英力量,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李秉哲創立的三星集團,不僅在全國樹立了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典範,更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優秀人才,這是他最感驕傲的地方。他在一次最高經營者研討會上說:“我把自己醫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時間都用在育人選賢上了。當我看到我培育的人才成長起來,嶄露頭角,創造出優秀的業績時,我的興奮的心情便油然而生。常有人說三星是人才的寶庫,對我來說,沒有比這更高興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