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潛龍在淵 第一百五十一章 逼降四大部(1 / 2)

戰場上的局勢向來是瞬息萬變,很多時候根本不會跟著主帥謀士們的想法去走。之前紇骨部和叱羅部是想等曹立開條件來招降他們,但曹立卻根本沒理會他們的想法,直接大軍壓進想要合圍兩部,將他們打殘後再逼降。

但隨後事態的發展也沒有完全按照曹立所想,幽州軍不但沒有能將兩部給圍住,反而在追擊兩部的過程中,聯軍的中軍也及時的回援,從而使得曹立的計劃徹底落空。

雖然聯軍的中軍和右翼彙合之時,戲誌才也帶著麾下的七萬輕騎兵趕到了戰場。但麵對此時融合在一起,超過十二萬騎兵的聯軍大陣,幽州軍哪怕是占據了人數上的優勢,也是相當的頭疼。這一戰若是硬拚到底,聯軍肯定是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但幽州軍也一樣會死傷慘重。

這些是十二萬精銳的草原騎兵,整個中部草原戰力的精華,不是中原的那些黃巾軍。哪怕此刻士氣有些低迷,人數上也被壓製,但在被逼到絕境上後,拚死反撲帶來的巨大傷亡,曹立既不想看見也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

但此刻若是放任聯軍就此離開,日後曹立再想拿下中部草原,所要付出的代價絕對會更大,別的不說單是遠征的糧草,就能讓曹立頭疼的厲害。而且此戰過後中部的各大部落,也不會再這樣光明正大的和幽州軍決戰,一旦打成持久型的消耗戰,失去江東大力支援的幽州,根本撐不了多久。

隻是心中糾結的絕對不隻是曹立,聯軍甚至都陷入了混亂當中。十二萬聯軍已經被近二十萬的幽州軍南北夾住,想要安然的逃離這片戰場,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交戰雙方都是全騎兵軍隊,聯軍一旦被幽州軍銜尾追殺,最終能逃掉的絕對沒多少人,反倒還不如在此拚死一戰來得痛快。

隻是這樣的想法,並不是整個聯軍都能接受,起碼紇幹部和叱羅部並不願意在這裏拚死一戰,他們習慣於跟隨強者身後,而非和真正的強者血拚到底。若是這次出征的族人全部戰死,這兩個部落別說維持五大部落之一的身份,恐怕又不了多久,紇幹和叱羅這兩個名號,就消失在了中部草原。

所以兩族族長是堅決不同意血戰到底,甚至連紇骨部的族長都有些猶豫。雖說他們在這裏血戰一場後,幽州軍肯定是沒力氣再入侵中部草原,但中部也不是隻有他們五大部落和他們的附屬部落。除了在偏北地區有不少中型部落外,更北方還有大量野鮮卑部落,以及虎視眈眈的西部鮮卑各部。

特別是在和連西逃後,檀石槐的部族一直都想著殺回中部,隻是往日五大部落實力強悍,讓檀石槐部一直不敢東進。若是看到這樣的機會,恐怕失去八成戰力的各部,根本無法抵擋檀石槐部的報複。當年將和連趕出王庭,將整個草原王族踹出中部的仇恨,絕對比和曹立的仇恨大了太多。

就在兩軍僵持小半天後,曹立都快喪失耐心之時,最終還是處於弱勢的聯軍,先派出了使者來到幽州軍軍陣當中。

使者一共有四位,四個部落都派出了一人,生怕自己被別的部落給賣了,隻是為首的終歸還是力量最強的賀若部。

曹立在見到聯軍先退讓後,知道聯軍內部已經怕了,所以不但沒有絲毫妥協,反倒以更加囂張的態度對待四位使者。草原上講以禮待人以德服人隻會自取其辱,他們認可的隻有拳頭,你夠強大夠狠辣就能有無數部落追隨你。當你實力不夠威望不足,檀石槐死後和連的下場就是最好的教訓。

所以曹立不但沒有接待聯軍的使者,反倒在四名使者進入軍陣後沒多久,就毫不客氣的讓人把他們打了出去。最後隻給他們一句口信帶回去,要麼投降他東部大人曹立,要麼和他麾下近二十萬大軍血戰一場,沒有第三條路讓他們選。

曹立也是在隨軍的賈詡提醒下,才想到中部五大部落,真正最大的敵人絕非他曹立,而是被他們一手掀下王位,趕出王庭的和連以及舊王族部落。曹立血戰一場後就算損失慘重,隻要緊守幽州用不了幾年就能恢複,而五大部落一旦把族內青壯都丟在這場戰爭當中,隨後大半都要被別人吞並。

這就是曹立最大的優勢,或者說中原勢力曆來的優勢。

果然,聯軍各部在等到使者回來後,雖然都被氣的罵了曹立半天,但除了族中還留有不少戰力的賀若部外,其他三大部落見到曹立強勢的態度後,都不敢再言拚死一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