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來自存在愛的知識(2 / 2)

若那種非關切的客觀可以靠改善訓練達到一定目標,那麼我們則可以說更重要得多的可能性是來自關切而不是非關切的另一種客觀。這客觀可以被當作存在愛的一種結果,高峰體驗、統一領會、自我實現、協同作用、道家承受、“創造態度”、存在認知的一種結果,認為是存在心理學的一個總的方麵,對於這一點納梅奇也曾進行過很有成效的分析。

總之,我的論點已經很明確,那就是:假如你在存在的水平上極愛某物或某人,你將會欣賞它自身本性的實現,你將不想幹預它,因為你是把它看作它自身而愛它。你將能以一種非幹預的方式觀察它,也就是任隨它自然發展。這又意味著你能把它作為不受你自私的意願、希望、需要、焦慮或先入為主的汙染而觀察它。由於你愛它自然自在,你也不會輕易地去評判它、利用它、改善它,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把你自己的價值觀投射於它。這往往又意味著更具體地體驗和觀察,更少抽象、簡化、組織或理智操作。任它自然自在也含有一種更整體的、綜合的態度,更少主動進行肢解。

概括來講,你可能極喜歡某人,敢於把他看作他原本的樣子;假如你愛某物原本的樣子,你將不想改變它。因此,你可能把它或他作為它自己本性的存在來觀察,不觸動的,不汙染的,即,客觀地觀察。你對那個人的存在愛越深,你也就越不需要閉上眼晴。

另外,“關切的客觀”也有它超越的一麵。假如客觀的含意包括把事物作為它們原本的樣子來看,而不論我們是否喜歡它們,是否讚成它們,它們是好還是壞,那麼,一個人越能超越這些區分,便越能看清事物的原樣。這是很難做到的,但在存在認知中,例如在存在愛中等等,則或多或少能夠做到。

讓我舉一個例子來加以說明這兩種客觀及其互補的性質,以便使作為局外人的顯然有利和同樣顯然不利的情況得到有力的證明。猶太人或黑人對於我們社會的認識要比我們內部的人有多得多的旁觀者客觀。假如你是國家俱樂部或權力機構的一員,你很容易認為它的一切好處是理所當然的,甚至不會注意到這些好處。這包括一切文飾、否認、官樣文章和偽善,等等。而局外人卻能很容易看清楚這些東西。因此,有些真理旁觀者能比體驗者更容易看到,後者在這裏是被認為是現實的一部分。

另一方麵,我曾提及很多證據,即在某些方麵黑人比白人能更了解黑人,等等。這裏無須重複。

由“來自存在愛的知識”這概念所引發的還有很多有意思的課題和假說。存在愛的能力是人格高度成熟水平的特征。因此,人格成熟是這種明晰知識的先決條件,增進認識者的成熟則是改善這種認識的一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