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章 招安(3 / 3)

覽畢之後,張繡歎了口氣,道:“你可上複曹公,非我不願從之。怎奈手下將士皆不願從,我是眾意難違,無可奈何,還請曹公體諒。”

劉曄目視賈詡,賈詡縮身張繡之後,向他不住揮手,示意他立即退下,不要再言。

劉曄心中雪亮,一點便透。

但他身負曹操之命,來此招安,焉能不一言便走,於是說道:“將軍統領宛城,手握兵權,為一方諸侯。若覺事之可行,便該乾綱獨斷,何必博采眾議。”

張繡微微冷笑,道:“他們聽說我要投曹,紛紛跑來問我是不是忘了淯水之事?他們不忿曹操之所為,甘冒矢石替我賣命。如今我卻要歸順仇人,豈有此理?”

“他們說如果我一意孤行,他們便要離我而去。你說這些問題我該如何回答?這樣的眾議我要不要聽?”

淯水之事,本就曹操無理在先,張繡為報仇殺曹昂、典韋在後。

此事不論誰來辯,在道理上都是辯不通的,劉曄一時語塞,無言以對。

正在沉思措詞,卻見張繡怒氣勃勃,站起身來,執劍在手,怒道:“今日我本不想舊事重提,大家好說好散,方為合理。若你再逞口舌之辯,別怪我不客氣了。”

劉曄還欲再說,張繡伸手一指,喝道:“滾!”

身後賈詡也頻頻使眼色讓他退,劉曄搖了搖頭,歎了口氣,行禮告辭,轉身退下。

劉曄退後,張繡說道:“如今觸怒袁曹,二人必不善罷,不知該如何應對?”

賈詡見事已如此,搖頭苦笑,道:“明公勿憂,曹操幾次來爭南陽,均不勝而還。我與劉表聯合,不懼曹操。而袁紹離我甚遠,中間隔著曹操。若要攻我,得越過陳留、許都方能到此。”

“黎陽之戰,彼不能前進一步,如何能來犯我?”

張繡點了點頭道:“文和之言有理,如今劉備已得徐州。此次三方伐曹全是他一手挑起的,雖然其事無成,但責在袁紹,不在劉備。劉備有了敬業和徐庶之後強上不少,所謀無不中。”

“徐州城外大破劉岱,以三千之眾,圍奸四萬兵馬,降者上萬,如此戰績不得不令人佩服。我已決定投他,文和你這就幫我寫上一封上我歸順之誠,送與劉備。”

賈詡道:“徐州四戰之地,在曹操的包圍之中,南雖與孫策接壤,卻隔著條長江,孫策即便有心接應也是鞭長莫急。我看劉備在徐州呆不久,早晚還得竄身一隅。”

“敬業或許是也看到了這點,才沒來和我們聯絡。如今投順劉備不時最佳時機,還請明公三思。”

張繡點了點頭,道:“文和說的甚有道理,如今該如何應對?”

賈詡道:“我與劉表互為唇齒,唇亡則齒寒。曹操在我處占不到便宜,必會遣人往劉表處招安,若劉表投順曹操,南陽危矣!明公因急休明利害,讓其認清形勢,不要歸順曹操。”

張繡深以為然,道:“就依文和,這封書信還當由你來寫。”

賈詡領命退下,作好書信,差人星夜送往襄陽去了。

劉曄回轉許都,稟明招安始末,伏地請罪。曹操聞言大怒,大罵張繡,便欲興兵往討。

郭嘉其時在側,勸其回心轉。曹操尋思劉表與張繡同盟,互為支援,一時之間倒也不易取勝。

興兵討伐若是戰敗,反而自取其辱,無益於事。於是采納郭嘉建議,遣孔融往劉表處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