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中國企業之怪狀(12)(2 / 2)

國內一家原來發展很平穩的企業,突然有策劃大師向他們提供了一個金點子,企業喜不自禁,全身心投入,不到半年之間,果然獲得了幾個億的暴利,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企業花錢大手大腳,管理失控,主業荒廢,整天沉溺於金點子的探究之中。兩年之後,一個好端端的企業,走到了盡頭。

時下有種說法叫工業經濟時代是大魚吃小魚,知識經濟時代是快魚吃慢魚,所以中國企業要以快製快,快人一步。我承認快是應該的而且必須盡可能的快,但不能忽略的是中國企業的快要以先進的經營理念、健全的運行機製、紮實的基礎管理為先決條件,要將快的重點放在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上,應變能力增加了企業發展速度想不快都不可能。反之,則會欲速而不達,要明白一個道理:珠算的快與計算機的快是兩個本質不同的概念,沒有計算機的硬件卻強調計算機的速度可能嗎?我不否認金點子的作用,健康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那些與企業的經營理念、運行機製、管理基礎、長遠利益有著很好結合的金點子,這樣的金點子多多益善。我所反對的僅是那些竭澤而漁,殺雞取卵,貌似金點子的歪點子。

“鄭氏(唐朝人,李景讓之母)早寡,家貧子幼,毋自救之,宅後牆陷,得錢盈船,母祝之曰:‘吾聞不勞而獲身之災也,天若矜我貧,則願諸孤學問有成,此不敢取’遽掩而築之。”

誰說女人頭發長見識短,芸芸眾生之中,有幾個須眉能望鄭氏之項背?

25、失之在色,失之在鬥,失之在得

孔夫子說君子有三戒:少子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與孔夫子的三戒之說相呼應的是當今中國新興企業生命曆程中存在的三失之實。

何為中國新興企業生命曆程中的三失?失之在色,失之在鬥,失之在得。

失之在色:一次創業成功後的中國新興企業,正值青春年少,意氣風發,牛氣衝天之時,對自己指點江山改天換地的能力深信不疑,麵對各種誘人的暴利美色,手舞足蹈,東邊有他勞碌的身影,西邊有他匆匆的腳步,四處撒網,到處插手,全線出擊,很快便被形形色色暴利美色弄得神魂顛倒,形銷骨立,惡夢連連。這時,自我反省能力強的還能懸崖勒馬,吃一塹長一智,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畢竟年輕;執迷不悟的,死路一條,作了短命鬼。

失之在鬥:企業間圍繞市場占有率而展開的合理合法爭鬥,是推動社會經濟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無可厚非,但頗具實力的中國新興企業間的爭鬥往往偏離了這一軌道,表現為意氣用事,缺少理性的不正當爭鬥,鬥口水,鬥價格(鬥價格不包括建立在低成本戰略基礎上的降價),鬥概念,鬥醜聞,爭廣告標王,爭一口氣,你虧本大甩賣,我跳樓價;你是最新技術,我是超級技術;你商標圖案中的老虎露了六顆牙齒,我露八顆牙齒;你的品牌叫白月亮,我的品牌稱月亮白;你講我混淆視聽,我罵你血口噴人;你花一個億狂轟濫炸,我拿兩個億大打廣告宣傳的人民戰爭,街頭巷尾,山村小鎮,一個不拉,不留死角。看誰財大氣粗,看誰笑到最後,如此短兵相擊,大打出手的結果,難免是兩敗俱傷,同歸於盡。

失之在得:中國新興企業老板,基本是終身製老板,從創業到守業,一路幹上十多年後,人未老心態已老,企業也隨之走進老年。與員工、顧客、供應商、政府斤斤計較,貪得無厭。隻強調一己之私利,無視他人的合理合法所得,讓員工沒法活,讓供應商、經銷商沒法做,讓政府沒法忍,最終在眾叛親離、內外夾擊中慢慢地死去。失之在得的另一種情形是患得患失,從膽大妄為變為膽小如鼠,該抓的機會不敢抓,該掙的利益不敢掙,凡事講究萬全之策、零風險、絕對有把握,到手的錢捂得太緊,不肯有任何積極作為,坐吃山空,立吃地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