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高不可攀的大躍進指標,那空降兵一定難以完成,完不成則正中耳目們的妙計。“就那點雕蟲小技算個啥,也值得老板花大價錢?”三不老板覺得有理,於是言聽計從,跟著給空降兵減工資。空降兵見到此情此景,是可忍孰不可忍?你三不老板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以高不可攀的大躍進指標去衡量、要求空降兵,即使是諸葛亮也會變成徒有虛名的無能之輩;以顯失公允的低報酬去打發空降兵,即使是關公再世也會變成斤斤計較、見利忘義的小人。
23、膽有餘而識不足
一個欲成一番大業的人必須有膽有識、智勇雙全,僅有識而無膽之人前怕狼後怕虎,瞻前顧後,畏首畏尾,想法很多,就是不肯付諸於行動,一輩流於空想;膽是識的開路先鋒,離開膽,識便無用武之地,這也正是自古以來的文人們始終走不出幫忙與幫閑的兩種人生的關鍵原因所在。僅有膽而無識之人,說打就動手,沒有這樣那樣的顧慮,運氣好的時候能闖出一點小名堂,但不能做大,做大就會被自己一手製造的巨人弄得暈頭轉向,識是膽的助推器,離開識膽便孤掌難鳴。人的膽識之於事業的關係,猶如匕首的刀刃和柄之於刺殺,匕首的刀刃不鋒利則刺不破,但僅有刀刃的鋒利而無適宜的柄則刺不深,隻有把刀刃的鋒利與適宜的柄合於一體,匕首才能刺得破而且深。
有膽有識、智勇雙全之人,固然金貴,但難得一見,可遇不可求,差不多從遙遠的古代起,膽與識就是不可得兼的。人之所以膽大常常是因為看不到危險,初生牛犢不怕虎並非是初生牛犢鬥得過老虎,而是沒嚐過老虎的曆害,無知者無畏,一旦嚐了老虎的曆害,被老虎咬過一口,初生牛犢就會聞風而逃,談虎色變。人之所以膽小是因為懂得太多,想得太多,膽為識所蔽或經曆過太多的危險,吃過苦頭,有著傷筋頭骨的教訓,兵當老了膽子變小了是由於老兵看得多,見得多,九死一生,知道槍林彈雨的味道。
無識之膽是無知者的無畏,於白手起家也許有用,於事業提升則弊多利少,隻有藝高人膽大之膽,才是成就一番大業之膽。
既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膽與識都不可得兼,則膽有餘而識不足之人,要想把自己開創的小小事業進一步發揚光大,就得借助外腦來補己之短,像劉邦、劉備、朱元璋那樣,廣納賢才,從善如流。劉邦、劉備、朱元璋的識不足還是相對的不足,真正識不足的人是看不起智識人士的,他們視讀書人為書呆子,死腦筋,不比自己實踐經驗豐富,所謂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這等心胸狹窄、自以為是之人,在中國新興企業中十分尋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