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番外二歲月靜好(1 / 3)

夏初已至,遼陽的天氣還沒太熱,偶爾下一場暴雨,天氣馬上轉涼。時常有成群的燕子從天上飛過,各色鳥兒也多了起來,不時可以看到鴿子大小的長尾鵲兒在樹上偷吃櫻桃。月季花中常看到蝴蝶飛舞,但看到的都是白粉蝶,沒有以前在宮中看到的蝴蝶那樣五彩繽紛。

晚飯後,我在院中乘涼,接過阿桂送上的雪耳百合蓮子湯,笑道:“這段時間太清靜了些。以前總嫌著朱木槿吵鬧,現在她不在身邊,又覺得太靜了。”

阿桂忙道:“最近朱木槿又寄來一封書信,你要看看嗎?”

“不必了,除了剛開始的一個月裏,蕭太後和韋將軍來過行館幾次,就再也沒發生過什麼事情了,最近朱木槿來的信裏,寫的都是行館裏的丫鬟們又做了什麼樣的衣服,最近上京的街市又在賣什麼新式點心和湯飲,院子裏又開了什麼花,跟她平時說話一樣。這些信不看也罷。”

阿桂笑道:“五皇子要是嫌這裏太清靜了,也不妨看一下。看著朱木槿的信,感覺她又在耳邊聒噪,也挺熱鬧的。”

我想起朱木槿平日的種種事情。自從朱木槿在行館住下之後,行館裏就熱鬧多了。她總是笑臉迎人,對每個人都唧唧喳喳地說很多話,別的下人找她幫忙,她都樂意相助。她最喜歡紅色,每次阿桂給丫鬟們發放布料的時候她都要挑紅色的,自己做成衣服和鞋子。她總是把自己的衣服做成唐朝款式,盡管我和阿桂覺得那種款式的衣服在中原隻有老太太會穿,再說遼國的衣料也沒有那麼飄逸的質感,做成唐朝的款式有些不倫不類的。她還喜歡自製首飾,她沒有多少錢可以買首飾,總是自己動手把零碎的布頭做成假花戴在頭上,或者把豆子及吃剩的果核染色後串成項鏈,把吃剩的瓜子殼和鬆子殼拚成花朵,用蠟粘好,戴在頭上也很別致,她做了不少這種小花,送給其他丫鬟。她很會梳頭,經常給自己和其他丫鬟設計各色發型,我的頭發也都是讓她梳的。她還喜歡唐朝的妝容,常常把一張小臉畫得通紅,還用彩紙和碎綢剪成花鈿貼在眉間。開始的時候她隻會剪梅花、牛角、桃子等幾種簡單形狀。一次我看到她在剪花鈿,想起幼年時在宮中,乳母常給我剪些花花草草、飛禽走獸、人物、亭台樓閣之類的剪紙,心裏一動,道:“拿來,我給你剪個。”

朱木槿又驚又喜,“原來中山王也會剪紙?真是多才多藝!讓我們也見識一下吧!”一邊嬉笑著,一邊把彩紙和剪刀遞給我。我先給她剪了一隻指頭大小的蝴蝶,翅膀上還帶了鏤空圖案。朱木槿激動地接過來,一陣驚歎。接著我又給她剪了蜻蜓、金魚、大雁、燕子、金蟬、蓮花、葵花、菱花、石榴花、海棠花形狀的花鈿,朱木槿欣喜若狂,連連說:“我認識的最靈巧的女子,也不能剪出這麼好看的花鈿!中山王真是太厲害了,樣樣精通!啊,原來金魚是這個樣子的,我長這麼大還沒見過金魚呢!”行館裏其他丫鬟也很眼饞,但她們都是奉蕭太後之令來服侍我的,不敢主動和我說話。朱木槿大方得很,把那些花鈿都分給她們,自己隻留了兩個。後來她自己學著剪,剪得不如我,又不好開口讓我再剪,我也覺得自己給丫鬟剪花鈿的舉動不大妥當,傳出去會招人閑話,再也沒給她剪過。朱木槿把我給她剪的兩個花鈿時常戴著,戴壞了之後就收藏在她的雜物盒子裏。

朱木槿初來時,對中原樂器很感興趣。我的行館裏有琴、琵琶、箜篌、築、瑟、箏等樂器,可我音律不精,平時也不怎麼彈奏,免得失禮。朱木槿對這些樂器愛不釋手,經常去給它們擦灰,摸一摸上麵的雕花圖案,撥一撥它們的音弦。我教她五音,教她認箏上的音弦,因為箏是最易學的樂器,我不大擅長彈琴,卻能把古箏彈得非常流暢。學會彈箏之後,朱木槿不知從哪裏搜集到一些唐朝的曲譜,像《雲想衣裳花想容》《霓裳羽衣曲》等,時常彈奏,有時還邊彈邊唱,唱的都是另一個朝代的古老歌曲。她身穿唐朝衣冠,彈唱唐朝歌曲,猶如一個唐朝異族歌姬的遊魂,彈唱著屬於自己的古老樂器,不知百年時光流逝。我從未認真聽過她唱的歌曲,隻記得她最喜歡唱的一首歌,最後兩句是“寂寞紅顏老,依舊念君好”。她一有空就彈箏,總是打擾我午睡,阿桂讓她別在我睡覺的時候彈,但她不彈琴的時候也不安靜。她也認識字,搜羅了一堆傳奇話本、誌怪小說,不彈箏的時候就翻閱,一邊看一邊自言自語,大呼小叫,不是大叫“《宋定伯捉鬼》裏的那個鬼真是笨死了!笑死我了”就是說“韓憑夫婦的故事好感人啊,康王真是人渣”,要不就是“霍小玉死得好慘啊”或者“聶隱娘武功真好”。聲音傳到我的臥房,吵得我睡不好覺,讓阿桂去叫她安靜下來,但她看入迷後總是不能控製自己,還是大喊大叫。本來奴婢無禮,應該鞭笞,但我不習慣體罰仆人,隻好讓她走遠些,她便拿了書找個偏僻的角落坐下,繼續看她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