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6節 唯有“變”才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論語·雍也》)

孔子的意思是說,齊國變一下就達到魯國的狀況了,而魯國變一下就能達到大道了。孔子是在說齊魯兩國的政教情況,齊國國力強盛,但政教不如魯國;魯國實力稍弱,但禮儀之風醇厚。

在這裏,孔子強調了變化、變革對於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由此也可以看出“變則化育,變則革新,變則通達”,對於我們的企業發展、事業規劃和人生的重要意義。

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味沉湎於過去的成績,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而不思進取,隻能讓自己停滯不前。在動物界中,那缺少天敵的動物往往體質虛弱,不堪一擊;而擁有天敵的動物則往往體格強壯,生命力強。危機感不僅是企業和組織常青的基石。

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認識到這個“淺顯”的道理。2003年7月,大家從報紙上看到這樣一條消息:起源於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流傳至今已逾350年的傳統老字號———北京王麻子剪刀廠經昌平法院依法裁定破產。很多人惋惜不已的同時,不禁要問:如此知名的老字號企業,為什麼會遭到破產的厄運?

“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在中國刀剪行業中,王麻子剪刀名聲如雷貫耳。數百年來,王麻子刀剪產品以刃口鋒利、經久耐用而在市場上獨霸天下。即使新中國成立後,“王麻子”剪刀仍很“火”,在生意最好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王麻子一個月曾創造過賣7萬把菜刀、40萬把剪子的最高記錄。但從1995年開始,王麻子的業績逐年下跌,陷入連年虧損地步,在新世紀前夕甚至落魄到借錢發工資的境地。

業內專家認為,作為國有企業王麻子沿襲計劃經濟體製下的管理模式,缺乏市場競爭思想和創新意識,是其落敗的根本原因。長期以來,王麻子剪刀廠的主要產品一直延續傳統的鐵夾鋼工藝,盡管它比不鏽鋼刀要耐磨好用,但因為工藝複雜,容易生鏽外觀檔次低,產品漸漸失去了競爭優勢。市場需求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王麻子剪刀的經營者卻繼續墨守陳規,未能做出改進措施,固步自封、安於現狀。王麻子剪刀終於被市場所拋棄。

這個事例表明,隻有不斷變革、創新,才能保證企業永葆青春。適者生存、物競天擇,讓固步自封、不思變革的企業被淘汰出局,正是市場上“鐵”的法則——市場從來不考慮企業擁有多少年的曆史,擁有多末輝煌的過去!

企業要想百年常青,就需要主動創新。德魯克說:“為了生存和獲得成功,每個組織都需要蛻變為推動變革的力量。要成功地管理變革,最有效的方法是主動創造變革。”主動創造變革,不僅昭示了企業家的一種態度和精神,更是企業贏得競爭的絕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