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即是更好利用身體語言,以及用得著的任何一切好東西。這二者構成了口才的一大分量。
一個人平時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都會折射出他的氣質修養品行,也將影響到別人。反過來,別人的品頭論足,也會影響他的行為。
口才,即是更好利用身體語言,以及用得著的任何一切好東西。這二者構成了口才的一大分量。
美國賓夕法利亞州前議員、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克福納說,如果你去買衣服,你看見一件衣服式樣新穎,款式別致,你在身上試了試,覺得它恰能有效地襯托出你的身段,使你形象更添魅力;但據說這種衣服容易退色,容易起皺。另一件衣服式樣差一些,顏色不那麼鮮明,但它是真正的名牌產品,質地好,做工講究,久經耐用。麵對價格相當的這兩件衣服,也許你會選擇前麵那件而不去選擇後麵這一件,這是為什麼呢?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法]羅丹作為談判者,必須注意氣質的影響力。
一個人平時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都會折射出他的氣質修養品行,也將影響到別人。反過來,別人的品頭論足,也會影響他的行為。
有些人雖言語不多,但我們卻喜歡和他呆在一起,因他讓你感到輕鬆愉快;有的人逢人便侃侃而談,眉飛色舞,給人的印象是華而不實,總想與之拉開一段距離。有的公司職工幹部精誠團結,公司搞得紅紅火火,他們尊敬自己的公司領導,甘願鞍前馬後效勞;有的公司,職工幹部工作不積極,互相扯皮,人心離散,致使工作無法開展。可見,氣質修養是勢在必行的。
有時我們確實感覺得到,有一種人,無論出現在哪兒,人們都關注他,即使他們不言語,就那麼站著或坐著,也帶給人一種特別的感覺和深刻的印象,甚至還能令人毫無保留地對他產生信任感。中國偉人周恩來,就是這樣一位具有作領袖氣質的人。隻要是周恩來總理出現的場合,每一個人都能感覺到他那無形魅力和形象中透露出的威嚴。周恩來總理那風趣幽默的談話,和藹可親的微笑,親切的問候,都令人感動至極。而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形象氣質,更是天生領袖風度,就是那些外國公民也紛紛讚賞。
氣質與外貌漂亮與否實在沒有多大牽連。關鍵是你能否通過你的麵部表情、形體動作語言展示你迷人的氣質。真正能打動人的是氣質,而不是外貌的漂亮。
在實際生活中,有的人談吐青春煥發,奇思綿綿,口若懸河,從容不迫,顯示出超人的才幹和氣質,博得了聽眾的喜愛和青睞;有的人窘迫不安,語無倫次,呆若木雞,手足不知如何放置,往往讓人大失所望。兩種不同的氣質可見一斑。
每一個人都具有一種理想的自我形象,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理想自己”。“理想自己”常常異想天開。盡管談判桌上的人來自不同的地方,成長在不同的環境,各自具有不同的自我形象,但他們也許具有一些共同點,如儀表的俊美,豐富的情感,思維敏捷,語言暢達,等等,而且都希望能給對方留下親切善良、聰慧正直、才學淵博的印象。但是,不管這些“理想自己”是多麼完美,都必須通過自己音容笑貌,言行舉止,爭取在談判桌上把它發揮得淋漓盡致。那麼,談判者怎樣才能體現出這種獨特的氣質呢?通俗講,可以透過我們的身體動作來體現,如站姿或坐姿,走路的姿態,說話抑揚頓挫或詼諧幽默,與他人說話的專注程度,等等。所有這些,並非東施放顰,矯柔矯作,它隨和而又充滿機敏,由此所透露出來的權威感,會產生一種無形的魅力,一點一滴地注入對方的心田,此時無聲勝有聲,令人欽佩。
但是,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自信。自信是基礎,它是談判者情緒定位的核心,對能否在談判桌上發揮作用至關重要。當談判雙方坐到談判桌前,彼此麵對、互相注目時,也許因為環境的變化或任務能否完成的擔憂會或多或少地難免拘束。但它能讓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認真思考,但過度緊張往往會影響發揮,使自己的意思不能完全表達。為此,進行自我調控,強調自信就十分重要。這時要求談判者充分看清己方的優勢,保持頭腦清醒,絕不能含含糊糊。稍後,拘束會慢慢消失,談判者應注意隨時調整好自己的音調、節奏與表情、動作配合。隨意自如地發揮自己,奠定良好的談判基礎。
談判之中,你的穩重的步伐,充滿自信的表述,從容不迫的應答,隨意自如的動作……這一切,都會使對方覺得與你談判真是一種享受。為此,他就會對自己說:“我一定要謹慎小心,避免失態。”為此,你的談判不是已成功了大半嗎?
作為談判者,不要被虛名控嚇自己,必須要鼓足勇氣,奉陪到底。
作為談判者,要靈活運用知名度,把握知名度的關鍵和立場,要看透談判實質,有利地把握戰機,取得談判勝利。
人人都是整個社會的有機個體,隻有將個體融進社會的整體中,才能認清自己。一個人的能力和為人處事往往與評價相聯,評價高的,其能力相對地說也較高。所以,我們坐於談判桌前,一方是董事長或總裁,而自己僅僅是一名助手,或是一名部門經理,心中的個體形象就會模糊不清,自慚自賤,羞愧難當。
在整個感性世界裏,人是最高級的存在物,所以人的性格是我們所能感覺到的世界上最高的美。
——[俄]車爾尼雪夫斯基作為談判者,值得提醒的是,對方作為董事長、總裁,的確有能力,但你要知道,他的能力未必體現在談判方麵。他或許在公司經營上很有特色,或對公司生產及業務很熟,隻不過是對談判的關心罷了。所以,在沒有摸清虛實、不了解對方之前不要妄自菲薄。
南宋時代,北方的金兀術可謂氣勢洶洶,侵占了南宋大部領土。當時的抗金名將嶽飛、韓世忠沒有被對方的虛名嚇倒,而是義無反顧,從容不迫,決心與金兀術拚個高低。金兀術終是屢戰屢敗,而嶽家軍卻從此聲名顯赫,流傳下“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千古佳話。可惜的是,趙構、秦檜等一幫昏庸無能的君臣賊子卻被金兀術的虛名所嚇倒,結果召回嶽飛、韓世忠,甚至於聽信奸計,斬殺他們,使抗金大計終歸失敗,最終也導致亡國破家。這難道不可悲嗎?這難道不令人深思而遺憾嗎?
無論何時,都不要被虛名所淹沒。是的,人們常常被虛名所嚇倒,所陶醉,但是,必須提醒的是:對方虛名是紙老虎,外強內弱。
你已進行過多次談判,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本上都是馬到成功,領導器重,同事好評,但是,每麵臨一次談判,你務必警惕自己,充實自己,千萬要忘掉你已有的成功,忘掉各種各樣的好評。因為如果你得意忘形,一旦失敗,威名掃地,領導對你的器重與表揚其實是對你的告誡,那就要更加努力,慎防鴉片腐蝕。
要成為一名成功的談判專家,不但必須拋棄虛名浮雲,時常檢討自己,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與名相符,並且還必須高瞻遠矚,要懂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曆史規律唯如此,方能成為一位經得起考驗的談判專家。
作為談判者,必須急中生智,層出無窮。
急中生智是心理素質運用層出無窮的智慧來應變的能力。因為事物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人與人之間,公司與公司,或人與公司之間的談判也是動態的,隨時而變的。所以人們就需要經常調整自己的心理以適應變化的局勢。特別是當談判達到關鍵時刻,更需要急中生智,以應付新情況新問題。再說,在整個談判的過程中,也不能老是一個麵孔一個腔調,而要豐富多彩。這是談判者的基本素質和必備條件。
談判中,由於時間、場合的變化,出乎意料,這時頭腦就應急中生智,並且針對突發的具體靈活地加以處理。
王光英當初赴香港的辦光大實業公司時,一下飛機就遇到香港記者提出的棘手問題:“你帶來多少錢?”以這個棘手問題,王光英見對方是女記者,急中生智說:“對女士不能問歲數,對男士不能問錢數。小姐,你說對嗎?”隨機應變,一句妙答,既達到目的,又有幽默感。否則,窘迫難堪,尷尬難容。
作為談判者,必須高度警惕自己:不要冷場窘迫,否則,並不僅僅尷尬,而是有損人格或國格的!
一般來說,人們麵對生疏的場合總有輕重不同的難免冷場。或遇到嚴厲的上司時又會有程度不同的拘束感,但這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自行消失。但在談判之中,也就是說在有限的談判時間內,如果你存有心理障礙,自卑感嚴重,剛一開口即語無論次、汗流滿麵,你肯定要在談判中輸給對方。這種心理狀態使你自卑自賤,失去自信。即使你人品好,知識多,能活動,有創造力,但都會因精力缺乏而連連失敗。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談判中鎮靜自如呢?簡言之,就是要不斷加強心理修養,一直保持一種樂觀心態,多參加社會活動,不斷實踐總結,這樣談判中你就能迅速適應環境,增強信心,強化心理抗壓能力,在談判中能取得成功。
一個人能否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是影響談判的直接因素。要想獲得談判成功,除了需一些技巧和方法外,還必須靠自己的積極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內在素質,才會在大大小小的談判中得心應手,沉著冷靜。
照天性來說,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在什麼地方,總是希望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
——[蘇]高爾基一談起談判,我們的頭腦中就會浮現出諸如“唇槍舌戰”式的詞句,就會浮現出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場麵。因此談判是無硝煙彌漫的戰場。既是一場戰鬥,當然就得講戰略戰術。這裏就談談戰術問題。
有一次,美國的一個億萬富翁想購買一批直升機,用於旅遊業。他計劃要買四十架,而其中的一半即二十架,更是非到手不可。起先,這個億萬富翁親自出麵與飛機製造商洽談,但是事與願違,怎麼都談不攏,最後搞得這位億萬富翁勃然大怒,拂袖而去。然而,肥肉的誘惑,令他垂涎三尺,坐臥不安。於是便找了一位代理人,代替他繼續與飛機製造商談判。
憑心而論,這位億萬富翁向代理人透底說:“隻要能買到最中意的那20架飛機也就不錯了。”
談判結果令這位億萬富翁大為驚異:這位代理人居然把40架飛機全部買到了!敬重之心油然而生,億萬富翁向代理人打聽成功的秘密。
“非常簡單,沒有什麼秘密可言。每次當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我就直言激將對方:‘你們到底是希望和談呢還是希望我的老板再出麵來談?’結果,對方隻好乖乖地說:‘算了吧,算了吧!一切就照你的意思辦吧!’”
這是一個很有特色的玩弄心術戰,即渾水摸魚。
要使用這一戰術,從理論上講。需要有兩名談判者,而且兩名談判者不同時出現於同一談判。因為如果兩人同時出現於同一次談判中,其中一人留給對方的不良影響必然會影響對另一人的看法。
在上麵的例子中,億萬富翁就是漁翁,他的責任在於激起對方產生“這個人太不好說話了”、“碰到這種人真是倒了八輩子黴”等反應。此時代理人也就是一汪混水,對方這條“大魚”一見水,能不如魚得水嗎?
說到底,漁翁的任務隻是需要以自己的言行使對方產生“真不想再和這種人談下去”的反感,接下來的工作便是·汪渾水了。但是這裏有一個前提:在這揚談判中,對方這條魚也是很想達成某種“清水”協議的,對方這條大魚,原本想浮到水麵上。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的,還覺得水底的空氣沉悶窒息,而來到水麵自由自在,悠然自得會兒,’所以,不會因漁翁渾水而將永遠呆在水底下的。
所以在談判開始前,是否采取渾水摸魚戰,一定要看清對方這條大魚到底是想呆在水底還是想浮到水麵上,如果對方這條大魚本來就在哪兒都無所謂,那麼就別再用“渾水摸魚”戰。“渾水”也就無濟一事。
值得一提的是施得這一戰術與談判環境的關係。一般說來,談判以在自己的海域上進行較為有利,但在使用“渾水摸魚”戰時,情況卻恰恰相反。因為如果談判是在對方的海闊無邊的海域上,那麼不管“漁翁”如何,對方這條大魚都無所謂,他想:“這兒是水域無邊。你還能翻江倒海不成?”正因為這樣,才給“渾水”的出場留下了可能性。
與此相反,如果談判是在自己的海域上進行,一旦對方這條大魚被“漁翁”激怒,這條大魚就極有可能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從而很可能一去不回,或者幹脆蹤影全無。這樣的話,渾水摸魚戰還有什麼意義呢?
美不是一切,太太不是圖畫與雕刻,可以用審美的態度去鑒賞。
——老舍“渾水摸魚”戰一旦啟動,兩人必須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可以說,第二位談判者“渾水”就是要利用對方“這條大魚”對第一位談判者“漁翁”所產生的不良印象,並以此為起點,開創出一個別有洞天的新境界。當然,如果第一位談判者“漁翁”表演不成功,第二位談判者“渾水”隻能白費心機了。
作為談判者,如何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呢?金蟬脫殼和順手牽羊,試探術可以幫你渡過難關。
在談判中,為了更準確、恰當地把握交談對象的思想、態度、性格、情趣,以適時調整自己的言行,達到提高談判成功率的目的,常常要事先做一番偽裝的“火力偵察”,這就是金蟬脫殼試探術。它包括兩種:順手牽羊術和金蟬脫殼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