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我們,被愛和不愛折磨著,為失而複得又繼續失去而憔悴著,為看到希望卻永遠到達不了希望的終點而迷茫,就像是一個瘋子一樣橫衝直撞。但那時候,我們是幸福的。
曾幾何時,在青春的季節裏,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個溫暖的水域,也許偶爾會被水草纏繞,但因為彼此溫暖的呼吸,相信都不會打成死結。
如果有一個人在那個時候不小心對你說一句“我愛你,我會一直愛你!”
我敢肯定你絕對會信在骨子裏頭。哪怕冬天裏真的打雷,夏天真的雪蓋山頭,你都不會想著訣別!
因為那個時候,所有人都在青春的影子下橫衝直撞撒丫子滿世界奔走,永遠天不怕地不怕,都會相信花前月下真的就可以地老天荒。
可是在今天你突然間夢醒了,就看到了自己想象之外的東西。
這就是生活,就是成長的必然。
下麵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關於青春和愛情的故事,或者說是因為青春而愛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裏,除了一個或者說幾個身份不明的漂亮可愛的女孩之外,還有幾個能“衰”死人的家夥,其中一個就是張小揚。
用張小揚自己的話說,如果不喜歡叫他張小揚,就叫他“青春”或者“憂傷”,都可以。名字無所謂,充其量隻是個代號而已。
也許正是因為青春,才讓這個桀驁不馴的家夥曾經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那個如今已為別人妻的女孩。而今歲月已往,留下的隻有一紙泛黃的日記。
那時候,其實他也曾質疑過:青春究竟是個什麼?
直到後來他也沒弄明白。青春,原來真他媽是一個奇形怪狀的玩意兒,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個長長的尾巴,像翅膀一樣招搖著,多年裏一直跟著他久久不肯離去,可他卻無可奈何。
十多年來,張小揚就這樣拖著青春的尾巴一路狂奔,一直渴望在擁擠匆忙的人群裏找到一個和自己相似的麵孔,他始終弄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男的,那麼多女的,怎麼就是找不到。他不斷設想最好那個她和自己有相似的命運,那樣便可以在她的身上看到自己命運的參照,無論最後何去何從,都不會那麼倉皇。
於是他喜歡上了下午暖暖的陽光,因為它讓他相信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會有轉機,相信命運的寬厚和美好;它讓他相信自己終歸會長大,帶著一種無怨的心情悄悄地長大。它讓他也開始慢慢地承認,成長的過程絕對是一種幸福,一種無法重現的幸福。
直到今天,張小揚終於變得不再固執,終於開始相信以前不曾相信的東西。
原來當風波曆盡,他發現最後還能握著劫後餘生的友誼和樸素無邪的情愫。在看過所有流轉的風景之後,他還能堅持喜歡最初的自己,那個青澀的有點泛綠的自己。脫去斑駁的年輪,細數青春期朦朧的愛情,其實和兒時玩躲貓貓是一樣的。很多時候,隻有隱藏才可以讓彼此懂得,隻有不可觸及才覺得珍貴。而人生,也許就是這樣,把大家一起帶到別處,永遠不再回去,永遠找不到當初的那個點。也許正因為如此,才讓人無限地懷念。
此刻的張小揚,靜靜地站在離開那個原點的另一個坐標上審視,猛然發現原來有一個笑容在他的生命裏出現過,盡管最後如霧般消散,可那個笑容,已經成為他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條湍急的河流,無法泅渡;那河流的聲音,早已成為他每日每夜歡樂的歌唱。
那一夜,吹滅蠟燭,越過18歲,站在青春轉彎的地方,站在一段生命與另一段生命的罅隙,他終於淚流滿麵。
那些青春的人,那些青春的事,那些青春的情,理所當然地被成長路上的印記所衝淡,模糊了愉快和傷感的界限;那些青春的愉快,那些青春的愛戀,最終因為過於短暫而在回想起來的時候變得傷感;而那些青春的傷感,卻會因為令人刻骨銘心而變成回憶中的快活體驗,一切已經混合成深冬時節玻璃窗上模糊氤氳的霜霧一樣語焉不詳的懷念,輕輕抹開一塊來,才可以清晰地看見所有曾經叫人動容的不堪重負的人和事。
人人都知道,從時間的軸線上來劃分,沒有誰能夠把17歲的下一秒和18歲的上一秒進行明確地界定。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秒,往往會改變一切。
一秒後,可以理直氣壯地接收一枝玫瑰,可以理所當然地擁有一枚避孕套,可以完全有理由從男孩女孩跨越為男人女人。
如今,站在30歲太陽冉冉升起的地平線上,想想自己童年的小單純小天真,那些在成長路上遺失的寶貴東西,他的記憶中,依然殘留著兒時對父母說長大要去當探險家的餘音。
那時候,張小揚一直幻想著自己可以成為像哥倫布那樣牛的探險家,發現另一個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