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張瑞敏:冬天來了,我們搞“上山下鄉”的熱乎運動

我們一直給自己製定“防寒流”的做法:國有企業有可以推諉的條件,有問題向上推,上麵領導也認為情況似乎就是這樣,發展不好情有可原。我們是集體企業,沒有大山可以依靠,所以事先就必須做好心理準備,來了“寒流”提前穿好禦寒的衣服。別人都感冒了,我們卻抗過去了,這時候你不但更強壯,而且抓住了機遇,趁別人“生病”的機會緊趕幾步。在海爾發展過程中我們好多次遇上“寒流”的情況,不僅沒有倒下,經過“寒流”反而更快地發展起來了。正是做了許多事先的或逆向的防範措施,我們才取得了成功。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

過冬關鍵詞:渠道網絡化、擴大市場覆蓋、增加一線的銷售人員、深入拓展農村市場

過冬方略:張瑞敏,20世紀80年代創業,90年代崛起,新時代揚名立萬。與他同時代闖蕩商海的人現如今大多銷聲匿跡了,但他卻和他的海爾穩紮穩打地“挺”到了今天。這裏麵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嗎?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曾經的“法寶”還管用嗎?

有的東西是不可思議的,但大多數是有跡可循的。海爾之所以為海爾,在以下的“破解”中似乎能找到一點端倪。

把每一天都看成是冬天

“把每一天都看成是冬天”,這是張瑞敏對於企業發展的一個基本理念。對於眼下的市場危局,張瑞敏的看法是,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企業隻要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照樣有肉吃。“企業要不斷地向前看,才能知道路在哪裏。”

現在很多企業的決策和市場行為顯得很隨意,往往是老板的個人喜好決定企業戰略,像這樣的企業,它的生命是非常短暫的。相對於曇花一現般的企業,海爾是在春天,但張瑞敏的憂患意識從來沒有放鬆過,不僅沒放鬆,而且還從企業結構、員工意識等內部架構上來增強這種憂患意識,時刻保持清醒。

張瑞敏認為,冬天過後不一定會是春天,但是冬天也不一定意味著是死路,關鍵看企業有沒有發展的後勁,就好像大雪封閉,別人都沒有獵物了,都沒有吃的了,你尋找到了,你就找到了春天。

這次的金融危機實際上就是一次突如其來的大雪封閉了高速公路,雪終究是要化的,但雪化之後,這條路是否適合所有人來走呢?張瑞敏認為不是,他強調,要趁此大雪封路的時機,認真考慮一下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在哪裏,做怎樣相對性的調整。

張瑞敏說,企業要緊緊抓住“兩創”,才能在變化的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兩創”指的是創業與創新。每天從零開始,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沒有了這種精神,離破產隻有一步之遙。

熱乎的“上山下鄉”運動

2008年的冬天很可怕,許多企業經不住寒流的猛烈襲擊紛紛倒下了。並且,據預測這股世界性的寒流還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熬不過去的企業將隻有倒閉一條路可走。在全國、全世界的一片恐慌之中,張瑞敏卻像當年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進行鍛煉一樣,進行了上山下鄉的總動員。

首先,對渠道進行網絡化改造,將全國2500家渠道劃分在200個網絡內。每個網絡經理吃住都在區域市場內,在店麵管理、產品選擇、員工培訓、庫存資金等各方麵給予渠道商最全麵、最直接、最靈活的支持,隨時做好保暖防寒的工作。對海爾電腦實行“直銷直發”,按照實際需求及客戶訂單直接發貨,減少因產品積壓帶來的賠錢危險,這樣也讓海爾電腦及渠道商極大減少了因為電腦價格快速下滑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