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爭風雲 二百零七、難題(2 / 2)

何慶文早已笑得合不攏嘴了,笑道:“回稟大人!下官早已寫好了,上麵還附有百姓的簽名。”說著捧著厚厚的一本,讓李彥過目。

李彥拜拜手,笑道:“何大人做事,本官放心,就按照你的意思,發出去吧!”

“是!”何慶文才真正領略到了權力的味道。

“並州水患解決的折子先發,而參柳誠的折子晚一天再發。”李彥道。

何慶文暗暗讚歎李彥的招式狠辣,並州水患得到解決,在京城一定會引起強烈的轟動,到時候再來參柳誠,在如此大的功績麵前,加上宰相的權勢,自然不會有任何人敢提出異議。也就是說柳誠是必死無疑。

李彥接著道:“除了這件事,並州的災後重建,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這次能夠保住水壩,並州的百姓出過不少力,一定要好好安撫,不要為朝廷省銀子。”

“是!”一聽到“銀子”二字,所有人都笑了,這可是他們發財的好時機。

卻不知李彥這是在給寧王出難題。

何慶文的折子李彥看過,並要求將自己的功勞全部抹去了,隻是一筆帶過,反而更加詳細地誇讚了並州的官員在其中的作用。

這些官員明眼人都知道,已經是他李彥的心腹了,他寧王要不要賞?不賞則不公,賞則不痛快!

柳誠已經幾次三番給寧王報信,甚至派人來京城,直接覲見寧王,也是被寧王看好的一個棋子,現在卻落得眾叛親離,他寧王要不要罰?又是一件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孝仁帝蕭規曹隨,但許多州縣已尾大不掉,真正的稅銀少得可憐,還要被永州江彬與夏州十八皇爺搜刮,能剩餘多少,李彥心裏有數。但並州受災確實是百年一遇,現在我李彥止住了洪水,你寧王要不要拿出點銀子來補償?

寧王倒是可以拿,不過這個功勞卻必須記在李彥的名字之下。這種給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情,寧王會不會做?

結果卻讓李彥失望了,寧王所有的都做了,可以說不偏不倚!

可見寧王並不是個利益熏心的人,有著自己的思考問題的方法,能夠冷靜地從大局著想處理問題。這樣的對手讓人尊敬,也讓人畏懼。李彥不得不提高警惕,做好長期的周旋。

………

李彥在並州待了足有一個月,待何慶文被升遷為刺史,並州政務漸漸歸於安定,李彥這才悄然離開。

清晨的街道,一聲聲單調的叫賣聲:“好心人,買個玉環吧?”

李彥臥在馬車內,聽見了,豁然起身,叫住家丁。

“剛才你聽見了什麼嗎?”李彥爬起來時,卻見街道冷冷清清的,一個人影也沒有,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不禁問向家丁。

“好像是有個賣玉環的,剛才還在哪個巷口。”家丁用手指了指。

李彥正要過去看個究竟,卻見路飛天父子正騎馬過來,濃重的露水沾濕了馬腳,兩人確是氣喘籲籲,顯然來得匆忙。

“宰相大人怎麼走得這麼匆忙?”路飛天恭敬問道。

“皇命在身,不得違抗!且打擾老先生多日,心有不安!若他日得空來京城,李彥一定略盡地主之宜,招待老先生。”李彥道。

路飛天也對李彥倍有好感,少年得誌,竟沒有一點架子,且為國為民,竟然拿得起,放得下。更主要的是,精通醫道,與他道同誌合。

“一定!”路飛天爽快地答應了。

正說著,並州的一幫大小官員也聞風而來了。李彥的行蹤早已被他們盯得死死的,是以李彥剛一出門,他們就得到了消息,快馬加鞭地趕來了。

“宰相大人…”

“一路順風…”

與這些人,李彥自然難免不了一些客套,虛與委蛇。

漸漸路上又多了不少的百姓,個個都提著籃子,或手上捧著瓜果,扶著車子,拉著馬,一路將李彥送去了十多裏,依舊不肯回去。李彥好說歹說,才勸服了眾人,從容往京城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