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嫡風雲 一百七十、風起(9)(2 / 2)

………

東宮!

太子劉堪此時還不能達到寵辱不驚的地步,眼見身體一天天好轉,而孝仁帝卻一直沒有還政於他的意思。劉圩始終在中間插一杠子,讓他十分驚慌。

如今眼看孝仁帝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萬一什麼時候駕崩了,劉圩不是也有了與他同樣的機會,在沒有劉謹的權力支持下,劉堪心內沒底。

劉堪心內不安時,總喜歡摔東西打人,這次陳聽雨站在旁邊,他總算克製住了。

現在他隻是在房間內來回地轉著圈子,但對於眼前的局麵卻不知所措,想都不知從何處開始。

“先生有何高見?”劉堪沉聲道。

陳聽雨自然了解劉堪的性情,若是此時他再拿不出什麼辦法來,劉堪所擠壓的情緒就會一時間全部爆發在自己身上,可就葬身無地了。

“太子殿下擔心劉圩幹政,窺伺皇位?”陳聽雨先確定劉堪到底想聽什麼,好對症下藥。

劉堪長籲一口氣,坐為椅子上,道:“不錯!一旦劉圩得到大臣們的支持…”

這時候劉堪也不藏著掖著,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陳聽雨突然打開紙扇,笑道:“太子殿下且放寬胸懷,此事草民早已料定,至少有上中下三策可解。”

劉堪見陳聽雨如此胸有成竹,雖然疑慮,但也不覺輕鬆了許多,問道:“下策如何?”

陳聽雨臉色一肅,紙扇當空一劃,輕聲道:“殺!李建成得父親李淵賞識,屢次監管,代為處理朝政,其實文臣中的威望早已高過李世民。然而李世民卻突然發難,將兄弟二人殺與玄武門之外,使得李淵不得不該立李世民。”

劉堪一怔,他不是沒有這樣的想法,隻是不敢下手而已。

“如今皇上沒有子嗣,而諸位王爺中除了太子,便隻有劉圩一位年長的世子,若是劉圩一死,皇上與眾大臣不支持太子,支持誰?”陳聽雨繼續勸說。

劉堪被說得有些動心了,不過他還想要更穩妥的方法,笑道:“先生且將中策與上策一並交出來吧。”

陳聽雨頗為失望,劉堪雖然表麵暴躁,卻隻會欺負弱小之輩,沒有迎難直上的勇氣,雖有他父親劉謹的過分小心,卻沒有發現機遇的眼光與膽量。

“回太子殿下,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皇上在這場爭鬥中無足輕重,但畢竟掌握了國家重寶,越是上位者,越注重名正言順。這就是為什麼燕王朱棣雖然雄韜偉略,卻不得不背上一個篡權奪位的千古罵名。因此草民的意思是,太子殿下應該多親近親近皇上,盡量投其所好。”陳聽雨道。

劉堪點點頭,這個倒不難做到,原先一直以為可以依靠父親劉謹的力量,少言謹行,便可以安如泰山地坐上皇帝寶座。可如今與劉謹決裂,又努力地培植著自己的勢力,這才讓劉圩在他遇難之時鑽了空子,趁虛而入。

眼前血淋淋的教訓,讓劉堪也不得不開始審視孝仁帝在其中的作用了。

“這個自然,每日晨昏,本太子都會去問安的。”孝仁帝在劉堪的印象中還是十分的模糊,除了朝會上抬頭看得那不真切的幾眼,還真不知道其他的。

陳聽雨更是無奈,劉堪本來就是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除了一點點的察言觀色,什麼都不會,跟才華橫溢的劉圩比起來,卻是不如之甚。要他去投愛好古學的孝仁帝所好,確實很為難。

“謀者,詭計也!隻要太子殿下事事都搶在劉圩之前,將他的意圖一一破解,便可不戰而屈人之兵,此草民所謂上策也。”陳聽雨拱手道。

劉堪覺得陳聽雨這話說了等於沒說,若是他能知道劉圩在想什麼,還需要他陳聽雨在這裏唧唧歪歪?

“如何搶在劉圩之前?”劉堪心道:本太子可不是劉圩肚子裏的蛔蟲,具體要怎麼做,你陳聽雨必須給我講清楚了。

陳聽雨聽出劉堪話中的怒氣,依舊不緊不慢道:“太子殿下,最近皇上提出新法,劉圩是什麼意見?”

劉堪脫口而出,道:“反對,而且反對的很堅決。”

陳聽雨又道:“劉圩一向與皇上走得很近,怎麼此時卻突然跳到了皇上的對立麵?太子殿下可知其中蹊蹺?”

劉堪恍然,這才發現其中的奇怪處,本來說劉圩的一切都是孝仁帝給的,按理應該無條件支持孝仁帝的,卻怎麼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