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風雲 九十八、民為重,君為輕(2 / 2)

“不錯,還有明日一天,皇上的期限就到了,吏部大火依舊沒有頭緒,不知如何回複!”何常在說話直來直去,問心無愧。

李彥打開紙扇搖著,笑道:“爺爺試想,吏部大火何等重大,區區三天,能查出什麼來?且術業有專攻,查案抓賊,本是下麵官員的強項,為何偏偏要交給兩位高高在上的宰相?由是觀之,皇上的目的並不是要抓拿真正的凶手,而是要給天下人一個交代罷了!”

何常在心中佩服,此話與皇上之言不謀而合,不禁點點頭,道:“可是即便交代,也得有根有據,憑空捏造,如何取信於天下人?”

李彥不答反問:“吏部大火,爺爺確實知道原因,而外人確實不知道原因?孫谘將扣押的奏折,遺落在何府,恰巧被劉大人看到,當時兩位正準備發難,吏部立刻著火,事件與時機剛剛巧合,我們自然而然便以為這是睿親王在掩蓋真相,而毀滅證據。難道事情就沒有其他的可能,‘奏折’之事你知我知,還有劉大人知道,其他無人知曉。”

何常在聽言,猶如醍醐灌頂,不禁哈哈大笑。原來他一直糾結於“奏折”之事,因此不能以旁觀者的角度來認識整個事情。當他置身事外之時,所有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何常在撫掌道:“賢孫婿高見,我明白了!”

李彥見此一笑,卻不忘提醒,道:“爺爺,切不可過猶不及,點到為止即可。且吏部之事畢竟不同於一般,又不能隨意搪塞就能過去,所以這分寸還是要把握得恰到好處才可。”

何常在原本一番熱忱,又被澆了一盆冷水,淋了個透心涼,躊躇不知如何,又忍不住拿眼看向李彥,卻實在再問不出口。

李彥也不為難於他,笑道:“此事若是牽涉到宮中之人,還有誰敢半點置喙?不過,爺爺,切不可太過明顯,隻要隱晦地指出一點即可,那些自作聰明的人自然懂得。”

何常在歎息一聲,自認為在朝廷中生活這麼多年,卻還沒有李彥一個初入官場者了解得多。又複想到劉本,感歎世事無常之餘,也心懶意灰,竟有出世之意。

“好的,時間不早了,賢孫婿也早點休息吧!”何常在道。

李彥拱拱手,笑著離開。其實剛才如此也是有他的目的,隻是此時還不適合告訴何常在罷了。

一夜春宵,何琦才真正開顏綻放,雨水交融,自是不用贅述。次日絕早,何琦應諾,親寫了書信,立即遣了人馬飛奔關州曾家,準備告之曾冰鴻這個喜訊。又忙前忙後,準備大操大辦,意思決不能虧待了曾冰鴻。李彥看在眼裏,暖在心裏。

李彥與何常在聯袂上朝,亥時兩人並排站在朝門外時,大小官員皆以異樣的目光看著李彥,皆羨慕不已。劉本去位,何常在儼然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李彥站在大樹底下好乘涼。

卯時到,朝門開,晨鞭響,百官朝賀,孝仁帝登位!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劉全話落退後。

百官寂寂,誰都知道,劉本剛走,孝仁帝心情欠佳,觸黴頭者必死。昺親王劉諭和睿親王劉謹既知宰相之職乃囊中職位,也不過分逼急,也悠閑地閉口不言。

靜默良久,孝仁帝也木然不語,劉全拿眼上悄悄下看看,不知進退。終於,孝仁帝幫他解決了這個難題,動了動嘴唇:“各位愛卿既無他事,朕有一事,且拿出來議一議。”語氣低落,顏色失常。

孝仁帝又怔一陣,才沉重道:“早些年來,屢有大臣諫言朕,早立儲君,當時朕血氣方剛,春秋正旺,又無子嗣,是以此事一拖再拖。然近日來,朕常屢覺力不從心,老邁昏睡,而珍妃接育多年,朕也恐無能為力矣。是以請各位大臣從眾王子當中,選其德才兼備者,以為儲君,好朕之心,安民之心。”

昺親王劉諭和睿親王劉謹對望一眼,皆驚訝不語。還是大臣們反應的快,一個個跪下,道:“皇上保重龍體,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孝仁帝突然微微一笑,道:“眾愛卿有心了,立儲之事宜早不宜遲,各位且將看好的王子寫在密折上,匿名呈給何愛卿。十日之後,一起大殿之中宣讀計算,得票數最多者,立為儲君,其他的且觀後效,如何?”孝仁帝既然決定,便幹脆大大方方。

“皇上聖明!”隨著群臣的呼喊,下一場的爭鬥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