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風雲 七十二、洞房花燭(上)(2 / 2)

李彥說完,何琦抿嘴一笑,見旁桌書生口瞪目呆地看著自己,眼睛一瞪,殺氣蹦出。眾人皆覺渾身一冷,趕忙低頭喝酒,再不敢偷看,然個個耳朵上豎,好奇李彥為什麼有這麼好的福氣。

“如今考試分為縣試、州試、院試、鄉試、省試、殿試。縣試的考生需要五人保舉,州試的考生需要六人保舉,且其中有一名是秀才。其中縣試由縣令出題,通過者為童生;州試由刺史出題,通過者為生元;院試者由吏部出題,通過者為秀才。鄉試、省試、殿試都是由皇上出題,當然有些也是宰相代勞,或是主考官當場出題,鄉試頭名為解元,其他及第者為舉人;省試頭名為會元,其餘為貢生;殿試頭名,想來你也熟悉,便是狀元,次者為榜眼,再者為探花。此三名合稱‘一甲’,四到十名為‘二甲’,十一到九十九為‘三甲’,其餘的隻有下次再考了。三年一次,若是皇上在其中再開一場,則稱為恩科。”

何琦怕李彥聽不懂,是以最基本的講起,細致入微,娓娓道來。

李彥問道:“那這麼多考試,都考些什麼?”

旁桌的書生聽了,一個個口吐白沫,感歎天地不仁,為什麼美女都讓豬給拱了。這些連三歲小孩都知道,虧得李彥好意思問出口來,真不知道,他還是不是這個世界的人,有辱斯文。皆氣憤填膺,將茶杯捏的格格作響。

何琦卻渾不在意,反感覺良好,放下手中紙扇,扳指纖纖玉指,唇紅齒白,一字一聲軟地緩緩講著:“小試如縣試、州試、院試主要以八股為主,主試如鄉試、省試、殿試當今已廢除許多科目,隻有明經和進士兩科。明經重貼經、墨義,博聞強識即可,進士重詩詞歌賦,卻需要真才實學。所以時下流傳,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李彥點點頭,突然冒出一句:“這也沒什麼,簡單得很,卻不知世人為何要十年寒窗?”旁桌書生聽了,差點沒吐血身亡,不是見他美女在側,保持斯文第一,早拉著李彥到一個小巷子內海扁去了。

偏偏何琦卻極為讚同地跟著點頭,笑道:“我爺爺二十歲就中了狀元,也不見他怎認真讀書。”店小二正過來續酒,聽言一怔,心想你爺爺讀書的時候,你隻怕還沒出世吧,若是看見了,那才出了鬼了。

“那什麼時候考?在哪裏考?”李彥實在是在挑戰旁桌書生的耐性,又語出驚人。那些書生再聽不下去了,既然鮮花已經選擇牛糞,也就隻有祝福他們了。且聽何琦有個“二十歲中狀元”的爺爺,各位也大概猜出那“鮮花”的身份,就是給他們幾個膽,也不敢碰了。

“一般在八月九日、十四和二十三日,每天一場,共三場,考試的地點在貢院。先前的主考官不是禮部尚書,便是皇上臨時認命,這次卻不知為何要突然要你來主考?”何琦繞了半天總算到了正題,自然流暢,不動聲色,連她自己也不得不佩服自己。

“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下初來京城,無朋無親,形單影隻,孤援寡立,向覺淒涼。今得小姐寬解,心暖意熱,在下借這杯酒謝過了。”說著,李彥先幹為敬。

何琦抿嘴一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竟巾幗不讓須眉。

兩人一邊談話,一邊喝酒,日移影動,不覺已過了許久。李彥一時想起曾冰鴻,一時想起父母,心中煩悶,幾杯下肚,已然有了七分醉意,舌結言昏,竟一頭栽在桌麵上,拉著何琦的柔荑,喃喃自語。何琦得之皇上已經賜婚,又羞又喜,怔怔地看著李彥,一動不動。

這是正好何常在派人找來,催促何琦快些回府。何琦心中不忍,但大婚之前兩人相見已是違理,再要將李彥抗回家去,任是何琦不拘小節,也做不到這點。隻得賞了店小二,吩咐他們好生照看,這才戀戀不舍,一步三回頭地上轎回去。

身邊家丁都是看著何琦長大的,就是對何常在也沒見她如此上心過,不禁嘖嘖連聲,感歎女生外向。

何琦回到轎中,這才想起李彥並沒有回答自己的問話,回去之後,如何向爺爺交差?心中苦惱!

(第一更)(今日休息,準備三更,手上有票的朋友幫忙支持一下,沒收藏的朋友收藏一下,空城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