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風雲 六十二、長途奔襲(2 / 2)

“足有二十日!伏虎山難比蜀道,多虧端木將軍???”士兵眼見糊塗王爺眼光冷冷的,自愧地閉上了嘴,戰事瞬息萬變,消息沒能及時送到,一切理由都顯得那麼蒼白。

“見過端木騰了?”糊塗王爺突然心內糾結,似乎一個謎底要解開了,卻有想不出來具體是什麼,低頭沉思。

“端木將軍已撤軍勤王???”士兵剛說完,立即發現自己又錯了,這裏的主帥是眼前的“糊塗王爺”,怎可越俎代庖,隨意調動軍隊,即便有再充分的理由,他已明顯感覺到左右兩列將軍身上溢出來的殺氣,冷得讓人戰栗。

糊塗王爺心內歎息,一步錯,步步錯,也難怪吳浚守得如此堅決,也難怪連攻旬月,寸功未取,忽覺一口氣堵在胸中,讓人透不過起來,深吸一口氣,竟至鼻酸眼熱,滴下兩滴老淚。

“王爺???”眾將瞥見,內心震驚,幾曾見過王爺哀傷如此,繼而憤怒,噌然拔劍出鞘,就要將那信使斬於當場。

糊塗王爺哈哈一笑,和藹道:“老咯,一坐久了,人就犯困,不中用了!”揮揮手,讓眾人將劍收起來。

信使終於放下心來,然手酸腳軟,竟癱軟在地,怎麼也動不了了,心內祈禱,千萬不要再出什麼變故。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往往總是此處冒煙,另處失火,信使今日命中注定,不宜出行。

“報,稟王爺,大明皇帝領兵三十萬,禦駕親征,酉時入江州駐紮,戌時住進城北行宮。”報信的人馬跑到中營門口在翻身下馬,然聲到馬住,一絲不差。

眾將聽言皆眼前一亮,都說“鐵打的劍雲,紙糊的江州”,江州城是出了名的易攻難守,此次大明皇帝自動送上門來,到口的肉,若不咽下去,將十分的難受。

糊塗王爺站起身,舒了舒筋骨,在帳篷內來回走著,聽到如此激動人心的消息,他也坐不住了,可京都正遭襲擊,又不得不救。

糊塗王爺突然腳步一定,轉過身,迷惑地看著信使,饒有興致地上下打量,和藹溫和,問道:“小兄弟是哪個的部下,現居何職,本王眼生的很?”

信使聽言一聲冷戰,看著糊塗王爺的微笑,猶如餓虎遇食,似乎聽見了死亡的召喚,心知今日在劫難逃,不過求生之本性,猶使他心存一絲僥幸,答道:“小人樞密人門下???”

“胡說八道,樞密小孩身邊的人,哪個沒去孝敬過本王,分明是大明奸細,想惑亂我軍之心,該死!”糊塗王爺臉色急轉,嚴霜冷厲,大聲嗬斥道。搶過身邊將軍一把長劍,橫劈出去,霍的一聲,信使已人頭落地。

“王爺糊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京都若失,我等無家可歸矣!”旁邊錄簿頓足歎道,製其肘,苦心勸道。

糊塗王爺甩開他的手,冷哼一聲,道:“本王糊塗不糊塗,自己清楚,用不著你來提醒。楊相襲我京都,哪是要本王回師勤王?劍雲關大門緊閉,將士據高而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回不去,還不是逼著本王低頭認輸?如今大明皇帝自己送上門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反敗為勝就在此時。到時候隻要大明皇上在手,楊相還不是掌中之物,想怎樣便怎樣?”

眾將聽了,默默點頭,卻也明白此舉名不正言不順,極為凶險,若是一旦被孝仁帝僥幸逃脫,將前功盡棄,唯有死路一條。是以雖然糊塗王爺信誓旦旦,眾將卻無人敢接茬。

“各位放心,無論成敗,所有罪責本王一力承當!”糊塗王爺拍著胸口道。

這句話表麵聽起來糊塗王爺十分有擔當,然眾人心裏聽著卻泛出汩汩苦澀,十分無奈。

李廣殺城門官,漢武帝不加治罪,反倒寬慰,是因為李廣還有用得著的地方,而小小城門官,不過螻蟻,庸庸碌碌,到處都是。而今糊塗王爺一席話,在此說給眾人聽是一回事,然在皇上那采不采納又是另一回事,到時候為了堵住悠悠之口,遲早是要人伸出頭來挨上一刀。即便皇上嘴上聽諫,然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但糊塗王爺現在畢竟是主帥,軍令如山,他現在還算開了空頭支票,即便什麼話都不說,軍令一發,眾將也隻有聽命令的份。這也是無奈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