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聽言,也跟著跪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殿外麵的人,見裏麵都跪下了,雖不知是什麼事,但憑著多磕頭少說話的原則,也都跪了下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時間呼喊之聲排山倒海、震天徹地。劉謹嘴角微微一翹,沒有任何一個皇帝願意被人威脅,雖然張山這一招犯了所有帝王的大忌,但這時候卻用得恰到好處。孝仁帝剛剛登基,威嚴未立,根基不穩,如果第一次上朝就一意孤行,勢必會引起很多大臣的不滿與猜疑。然而孝仁帝若是依了張山之言,則會兵禍連連,他的皇帝日子也就到頭了。
“眾卿平身”
待所有的起來了,孝仁帝依舊淡淡的,木然的臉上看不出一絲表情,道:“先帝在時,對九州吳侯極其推崇,羨其才其德,屢有封賞。今年正月,吳侯六十大壽,先帝更是賜字賀之,曰:厚德載物。朕微時,不問政事,不知九州,無論吳侯了。然朕相信先帝之明,更不會欺騙眾愛卿,置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張愛卿以為朕然否?”
張山嚇得一身很汗,雙腳發軟,撲通跪了下來:“皇上···皇上···”期期艾艾,不知如何回答。因為張山知道,任何一種回答,都將隻有一種結果——死,殺大臣以立威,自古都是帝王的拿手好戲。禍從口出,當真至理名言!
劉謹也暗自驚心,孝仁帝一席話說得全沒道理,卻又是不爭的事實,讓人無從反駁。不僅將自己推得幹幹淨淨,而且扯著先帝的虎皮,抖足了威風。最妙的是最後一句,給了所有大臣一個台階,將所有的責任推到張山身上,且無論吳君潛謀反是否“事實”,孝仁帝都抓到了一個好的機會。
“張愛卿為國操勞,不以己身為念,忠諫直言,朕心甚慰!然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謹慎為之,愛卿切記,下次切不可魯莽了。”
張山聞言,目瞪口呆,猶自不敢相信,身子依舊跪在地上,想動卻又動不了了,仿佛在做夢一般。
孝仁帝見張山無話,依舊跪在地上,突然想起了什麼,以手加額,笑道:“是朕糊塗了,朝堂之言,傳於萬民,記傳編史,吳侯定然能夠得之,朕當寄言以慰其心,張愛卿平身吧。”
說完,對司禮監道:“傳朕旨意”
司禮監將早已準備好的紙筆拿出來,孝仁帝念一句,他寫一句:
“朕謹問吳侯,甚苦心勞意:朕,先帝四子,長於齋宮,遠離朝堂久矣,孤陋寡聞,未嚐致書慰問。先帝棄群臣,朕即位之初,外夷騷動,南楚側視,賴群臣之功,江州陳愛卿之力,不致辱沒宗廟!向日曾聞吳侯致書臨州刺史聞將軍,問安父母親友,朕心感之,已遣人存問,聞將軍修治貴先人之塚也將告罄。囊日聞先帝訓示,吳侯德厚,忠貞愛國,萬事以百姓為先,以後世子孫為念,當為楷模,朕實羨之,已傳旨,望天下人仿效之!當今天下,分十路,凡一百二十五州四府,一千五百三十六縣,幅員遼闊,諸事繁瑣,此正吳侯為朕分憂之時,望吳侯切莫推辭,朕當倚門以待!”
劉本低著頭聽完,對孝仁帝當真佩服的五體投地,隻怕此書信一到,吳君潛肯定連飯都吃不下,立馬搬家到京城來住了。劉謹也是掌心捏了一把冷汗,皇帝句句客氣謙虛,卻又暗藏殺機,話裏話外,咄咄逼人,霸氣十足。卻又有些糊塗,孝仁帝登基以前不知政事,怎麼會不聲不響地就策反了聞將軍?難道他一直在隱藏實力扮豬吃老虎,想到此處,不禁皺起了川眉。
“劉丞相此去關州賑災,正好臨近九州,可順路將聖旨帶給吳侯,好早日寬吳侯之心。”
劉本聽言,慌忙走出行列,接過太監傳下來的聖旨,高喊道:“微臣遵旨!”待起身回班時,卻發現自己不知從何時開始,手腳都已開始顫抖,暗自感歎:“這就是皇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