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又一年(2 / 2)

一月中旬,礦業公司的最後一筆錢到賬,林河開車回了北山。

這個時節,學校也都放假了。

吃晚飯的時候,林河問林河:“期末考的咋樣?”

林江:“年級第三。”

從年級第一落到二十名以後,再到年級第三,成績起起伏伏也算是常態。

有些學生學初中成績優秀,到了高中則一落千丈,根本原因還是誘惑太多,要麼青春萌動談戀愛了,要麼迷上遊戲泡網吧了,總之誘惑實在太多。

“好好學,爭取上清華。”

林河隻能鼓勵,其他的沒用。

林國忠則不同,在教育子女方麵他並不擅長,隻會習慣性大棒鞭策,不斷加壓:“不長勁的東西,要考不上清華就別上學了,明年上礦山打工去。”

林江埋頭扒飯沒吭聲,林河則有些無奈。

老爹啊,子女不是這麼教育的。

可他能什麼,隻能避過老爹對林江:“雖然上大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如果你考不上大學,就如今這個社會來,憑你的本事能選擇的路不多,也隻能上礦山打工。還有一年半時間,你自己考慮清楚,不要將來後悔。”

林江興致缺缺地:“我知道了。”

林河並不怎麼擔心,正如他所,還有一年半呢。

林江很聰明,正如他的班主任許勝明所,這子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吸收能力實在是出類拔萃,就算課後不太用功,隻是上課的時候聽一下,考試成績都不會差了。

要是稍微用點心,成績至少在年級前十名。

上一世,高三還剩最後一學期,林江在老爹的強力鎮壓下,在跟老爹上礦山打工與好好學習之間做出了選擇,隻用了短短三個月時間就趕了上來。

高考文科全縣第二名,而之前卻在五十名以後。

今年春節比較晚,離過年還有二十多,林國忠提議臘月十五上墳。

本來清明祭祖是傳統,但祖宗再大也大不過生活,清明的時候大家都在礦上,不可能回家祭祖,所以大多都放在臘月十五,還得等所有當家人到齊才行。

換了以前,上墳這種事都是三叔林國平在操辦。

今年大家都在等林國忠來組織,還要看林河有沒有時間。

生活就是這樣,忙忙碌碌中總能照見很多東西。

林國忠也算是父以子貴,換了以前,雖然他是老大,好多事情做決定時,幾個兄弟都會招呼他一聲,但其實也就是個例行通知,多數時候都是林國平在拿主意。

今年明顯不一樣了,幾個兄弟都把決定權交給了林國忠。

老爹發話,林河自然是一百個支持,盡管他對祭祖沒什麼興趣。

今年祭祖規模不,不但五服以內的林家人全去,就連林河的四個姑姑家也來了。這要是換了林河沒發達以前,讓姑父家的其他人來祭林家的祖宗就是個笑話。

麻煩事不少,林河卻沒什麼事情。

花錢是事,幾千塊錢老爹也不會專門問他要。

準備什麼東西自然由老爹弟兄幾個操辦,林河唯一的工作,就是應付來請吃飯的,和去年一樣,一回到西溝,請吃飯的人家就排到了年後。

和去年相比,今年村裏在林河手下打工掙錢的人更多了。

去年沒出礦,村裏大多人還在觀望,其中不乏等著看好戲之輩。

看什麼好戲?

有那心理陰暗之輩,自然是盼著林河賠個精光。

今年就不同,跟著林河上礦的人都掙到了錢,而且因為林河的獎勵政策,民工掙的錢是其他礦上民工的兩倍還多,可把村裏外出打工的人羨慕的紅了眼睛。

村裏好多人明年也想上林河的礦掙錢,自然要請到家裏去吃飯。

還有一個變化,來自於跟林河歲數差不多的同齡人。

去年,村裏的同齡人不管幹啥都會叫上林河,今年卻再沒同齡人來叫他喝酒打牌,這種變化不上是好是壞,隻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或許這就是成長要付出的代價。

下屬越來越多。

朋友越來越少。

每個人都想成為人上人,但絕對沒人喜歡遺世獨立。

林河不太喜歡這種變化,主動把以前經常玩的幾個同齡人請到家裏喝酒打牌。

盡管如此,往日在玩伴在跟他話時,依舊處處透著心和巴結。

這種變化林河改變不了,隻能在心裏歎息。

走家串戶的時候,有老人問林河:“林河,今年還給老年人給錢不?”

不要奇怪,這年代的農村人就是這麼直接,一些老人更是沒啥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