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3是否家族控股(1 / 1)

第十四章3是否家族控股

2006年2月25日,美的電器公布股權分置改革的最終修改方案,每10股流通股獲送100股以及500元現金(股份及現金對價無須納稅),采用固定派現取代了原來的差價補償。而美的電器的股改方案,除了股改外,還彰顯了另一個明確的主題:大股東增持。

根據股改說明書,大股東美的集團在現金補償實施完成後的60個交易日內,還將動用不少於2億元進行增持。同時,美的集團還通過代其他非流通股股東墊付股價差價補償現金,以表示大股東推動股改的誠意和著眼於未來長遠發展的堅定決心。

證券分析師卻認為,如此明顯的大股東增持壓力,來源於在全流通背景下,對未來可能失去上市公司實際控製權的擔心。而且,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開放步伐加快,外資正以令人驚異的速度展開對國內上市公司的並購,在並購對象方麵,外資對傳統行業興趣頗濃,尤其是對其中的行業龍頭偏愛有加。

美的電器的空調和壓縮機在國內同行中處於數一數二的地位,各項優勢明顯。而與家電行業內的上市公司對比,這種行業龍頭的資本溢價在美的電器的股價中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因此,在全流通的背景下,完全存在被惡意收購的風險。公開信息顯示,外資已悄然出現在公司的股東名單之中。截至2006年3月3日,QFII在美的電器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已經占據兩席。

正是存在惡意收購風險,股改期間,2006年2月23日,美的集團受讓上海錢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美的電器的260萬股非流通股;同日,美的集團還受讓寧波銀盛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美的電器的130萬股非流通股。2月28日,美的集團又與廣東核電實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受讓其持有公司22308萬股非流通股的股權轉讓協議。三筆股權轉讓事宜之後,美的集團繼續增持美的電器股份從2219%上升到2317%。

2006年3月27日,美的電器再次發出公告,稱大股東美的集團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係統共增持了本公司流通股31556462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501%。至此,美的集團占美的電器的股份再次上升到2782%。

據時任美的電器董事會秘書的向春江表示,美的電器的大股東至少需要保有30%以上的股份,才能防止實際控製大權旁落。據此測算,在完成了股改說明書中的增持步驟以後,美的集團持有的股權比例仍然沒有超過30%,因此仍然存在進一步增持的可能。

美的電器大股東美的集團的前身是“順德市美托投資管理公司”(以下簡稱“美托投資”),於2000年年初成立。當何老總控股的美托投資成為美的電器第一大股東時,其兒子何劍鋒控製的順德市開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開聯實業”)也上升為美的電器的第二大股東。早在1999年6月,何劍鋒就從順德市北滘經濟發展總公司手中收購了美的電器3432萬股法人股(占總股本的779%)。

此前,美的集團以2219%的股份控製著上市公司美的電器,也就是說,占美的集團股份55%的何老總間接持有美的電器122%的股份,再加上何劍鋒“開聯實業”的779%的股份,和其他直接間接持有的美的電器的非流通股,以及何老總本人持有的流通股,何氏家族已擁有美的電器的2081%的股份,成為美的電器名副其實的大股東。至此,何氏家族才實際上控製了上市公司美的電器,而不是以前流傳的在2000年年初改革時就控製了美的。

隨著美的集團對美的電器的持續增股,何氏家族對美的電器的控製力更是越發明顯。盡管何老總在資本上追逐著家族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企業管理架構上,他一直在努力避免美的變成家族企業。

何老總曾說:“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就主張美的要有一個開放型的企業文化,因此美的也一直沒有家長式管理的氛圍。我的理想是要把美的打造成一個現代企業,要建立一個所有者、董事會與經營層‘三分開’的完善的治理結構,我相信美的最終會向這個方向發展。”

何老總一直強調:家族隻是一個股東。他並沒有說美的不做控股股東,至少在最近若幹年,他還是會把握好對美的的控製權和話事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