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持續經營的曆史
巴菲特告訴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他第一次接觸華盛頓郵報公司時年僅13歲。當時他父親在國會任職,他在《華盛頓郵報》找了份送報的差事,同時發送《華盛頓郵報》和《時代先驅報》。巴菲特曾風趣地說:“早在格雷厄姆購買《時代先驅報》之前我就已經把這兩種報紙結合在一起了。”
很明顯,巴菲特非常了解《華盛頓郵報》的發跡史。同時,他認為《新聞周刊》雜誌很有潛力。他還很快認識到了該公司電視台的價值。華盛頓郵報公司因其傳媒部門的顯著業績而連續幾年被廣為報道,知名度極高。巴菲特對該公司的親身體驗和該公司的成功曆史使他確認華盛頓郵報公司是一家一貫可靠的企業。
4.良好的業績增長
1973年,巴菲特買入股票時,《華盛頓郵報》公司的權益資本收益率是15.7%,與當時大多數報紙的平均贏利水平相當,略高於標準普通工業指數的平均水平。
當時,《華盛頓郵報》作為領頭報紙在華盛頓市場中占主導地位,擁有整個華盛頓發行量的66%,但其利潤率卻隻有10%。巴菲特發現其利潤率曆史平均水平為15%,深信其贏利能力將會有巨大的提高。
事實上,在巴菲特的董事會任期中,《華盛頓郵報》公司幾乎沒有任何大的擴張行為,98%的利潤依舊來自於《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以及4個電視台。唯一顯著的變化是它的贏利能力得到了改觀。
1974年,《華盛頓郵報》公司每1美元的銷售收入的營業利潤為10美分,而1985年則增長到19美分。同時權益資本收益率也大幅度提升,1988年高達36.3%。
巴菲特告訴我們,即使是三流報紙也可以賺得顯著的利潤。1973年,如果巴菲特對《甘尼特》、《騎士》、《紐約時報》、《時代奇跡》也像對華盛頓郵報公司一樣都投資1000萬美元,投資收益率也會在平均水平之上,這反映出這個時期整個報業良好的經濟狀況。不過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股票市值超過同類企業2~3億美元。巴菲特寫道:“與其他大部分傳媒公司相比,格雷厄姆的管理決策更為卓越。”格雷厄姆明智地通過議價,大量收購了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股票,她還有勇氣麵對工會,降低費用,提高報社的內在價值。
這些年裏,投資者通過購買華盛頓郵報公司股票,把股價推向了其內在價值,這顯示出投資者對華盛頓郵報公司的共識。巴菲特總結說,伯克希爾公司從投資華盛頓郵報公司中得到三點好處:①傳媒企業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得到迅猛發展;②該公司潛在內在價值的折扣已經逐漸變小;③該公司的每股價值由於股票回購已經上升得更快了。總之,股價的上漲實際上超過了公司內在價值的增加。
1985年,當華盛頓郵報公司的市值為15億美元時,巴菲特注意到公司每股價值的增長與其早期的增長率不匹配。隨著股票市值接近30億美元,這一點尤其明顯。現在的傳媒公司正在喪失它們特許經營類的經營質量,管理決策應該指引公司向前發展。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股東們應感到慶幸的是,格雷厄姆把公司定位得相當令人滿意。它負債很少並且有一段積極控製成本的經曆。另外,公司是站在股東角度考慮問題的。這些屬性使華盛頓郵報公司在一個更具競爭性的經營環境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