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的顧客 經曆了三次體驗,我終於發現了我不喜歡“顧客忠誠計劃”的原因。
對航空公司的“顧客忠誠計劃”,我稍微熱衷一點。
因為有個小算盤,希望借因公出差的機會,累計出因私的機票來。我申請了國航知音卡。等了很久才收到卡,然後我就把卡丟失了。我曆盡千辛萬苦打通了國航的電話,電話那頭說馬上給我補寄。但是我到現在還沒有收到一就是寄月球都該到了。
我還申請了深航的會員卡。因為申請起來很簡單,在飛機上申請,當場就可以拿到。很快我也把卡丟了。這次我沒有讓他們補寄,而是在下次坐深航飛機的時候,重新填了一份資料,領了一張新卡。從此盡量坐深航的飛機,刷了好幾次卡。
春節前要回老家,打算查一查是不是攢夠了裏程。我決定不給深航添太多麻煩,按照提示自己去網站上查,輸入卡號後傻眼了,係統顯示:卡號無效!再輸入再傻眼,再傻眼就不輸入了,我隻好拿起電話,麻煩一下深航了。
服務小姐A說這個卡號確實無效,需要轉另一個電話解決,但是電腦故障無法轉,請我稍後重新撥打這個電話要求轉接。
重新撥打電話後,服務小姐B說電腦還是故障,仍然無法轉接,請我留下電話他們會打過來。
他們沒有打過來,我又打過去,把前因後果說了第三遍。服務小姐C說他們電話忙,請我再留一次電話。
電話終於來了。終於知道卡號無效的原因,是我第二次申請時的資料沒有被輸入係統,沒有被輸入係統的原因就不知道了。我隻好掏錢買票回家過年。
我還在北京的國貿飯店參加過“顧客忠誠度計劃”活動,因為前台小姐告訴我有免費早餐贈送。
我發現,其實天下沒有免費的早餐,因為在用早餐的同時我還不得不“享用”服務生的聊天聲甚至髒話聲!加上我對飯店提供的熨衣板也略有微辭,它好像比我的年齡還大!於是我給飯店留下了書麵意見。
以前我是懶得花時間提供這樣的反饋的——可是誰叫我現在是“忠誠顧客”呢?
過了幾個星期,我收到開頭為“親愛的Liu女士”的電子郵件,來自飯店總經理。總經理送我一夜免費住宿並沒有讓我開心,除了住宿費反正有公司報銷以外,更因為我不是Liu女士,而是Liu先生。我覺得,把我當作“忠誠顧客”的飯店至少該搞清楚我的性別。
如果我不是“忠誠顧客”,這些事情就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了我也不會很生氣,因為期望值不會太高。終於發現我不喜歡當“忠誠顧客”的原因,就是我不喜歡生氣。
營銷遠視症
如果說,菲利浦·科特勒是營銷學之父,德魯克是營銷學的祖父,那麼,萊維特就是營銷學的伯父。他在1960年發表的《營銷近視症》,是奠定現代營銷學核心理念的經典之作之一。
萊維特說:產品導向而非顧客導向,是許多公司失敗和行業衰退的根源。比如鐵路業,以鐵路為導向,而不是以運輸為導向;又比如好萊塢,以製作電影為導向,而不是以提供娛樂為導向。這就是“營銷近視症”,強調的是從賣方需求著眼的銷售,忽視了從顧客需求著眼的營銷,營銷隻得到了繼子的待遇。
現代營銷學的核心理念就是兩句話:第一,要強調營銷,而不是推銷。第二,營銷要從顧客出發,而不是產品。
大師的理念沒有錯,大家的實踐容易錯。顧客往往被口頭上強調,營銷常常被形式上重視,而且,一些公司走向另一個極端一忽視了近在眼前的產品。“營銷近視症”尚未治愈,“營銷遠視症”開始流行。
患有“營銷遠視症”的企業,他們以為憑四通八達的渠道接觸到顧客,或者靠無所不在的廣告影響到顧客,或者以低價和促銷打動顧客,就可以成功。他們錯了。偉大的公司、偉大的品牌,歸根到底都要有偉大的產品。
美國知名軟件公司PTC,就明確把“產品至上”作為公司宣言。他們宣稱:不是偉大的公司造就偉大的產品,而是相反。
通用電氣掌門人伊梅爾特在畫增長流程圖時,總是從“偉大的技術”開始。他說:“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產品,你就銷售不動。渦輪機如此,電視如此,金融服務也如此。”
他指示公司的高層領導:“如果你們隻能做好一件事,那就確保這個管道是滿的。”
創造了品牌神話的星巴克的董事長舒爾茨說:“建立一個影響久遠的偉大品牌,首先要有一個有吸引力的產品。這一點無可替代。”
顧客導向,指根據顧客的需要和需求來開發產品,仍然要回到產品上來。客戶可以至上,營銷可以至上,品牌也可以至上,但是在下麵支撐它們的,是產品、產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