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是一種生存本領,“得”是一門處世智慧,沒有思想境界的人“舍不得”,沒有能力的人“得不到”。人生就是這樣一個有舍有得、有得有失的交替過程。一個人活得太累,不是因為生活讓他累,而是因為他有太多的“舍不得”。隻有當他懂得取舍時,學會了放下那些無謂的舍不得時,他才能與累徹底說“再見”,才有機會擁抱快樂。
1.人活得太累,是因為想要的太多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哀歎:“唉!活得真累!”哪裏累呢?其實不是身體累,而是心裏累。因為人要生存,就必須有物質做基礎,但是很多人對物質的索取是無止境的,想要的太多,又難以得到,因此,人心就在渴望和失望之間扭曲,就很難體會到生活中的快樂。事實上,生活中的快樂是實實在在的,你沒有發現它,是因為貪欲蒙蔽了你的雙眼,堵塞了你的心智,使你在物欲的追求之路上不肯停下來休息,這樣怎麼會不累呢?
很久之前的一個晚上,一位巴格達商人在靜寂無人的山路上行走。忽然,他聽到一個神秘的聲音對他說:“請你彎下腰來,揀起路邊的幾個石子放在背包中,明天早晨你將因此得到歡樂。”商人雖然不相信石頭會給他帶來快樂,但還是彎下腰去,撿起了幾個石頭放入背包中,然後繼續趕路。
第二天早晨,太陽升起來了,商人這才意識到背包裏有石頭,於是掏出石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原來,他掏出的石頭並非普通的石頭,而是一塊閃閃發亮的鑽石。商人激動不已,他繼續掏第二顆石頭、第三顆石頭、第四顆石頭……結果發現這些並不是石頭,而是各種各樣的寶石——紅寶石、綠寶石、藍寶石……
商人高興得快要瘋了,心想:這些寶石可以賣多少錢啊?!這一下我要發大財了。可是他轉念一想:不對,昨天晚上我為什麼不多撿幾顆寶石呢?想到這裏,商人馬上坐不住了,他返回到那條山路,一路仔細地尋找寶石,可是他看到的是一堆廉價的普通石頭。從那以後,他的內心充滿了懊悔,整天捧著那幾塊寶石鬱鬱寡歡。
商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他想要的太多,是因為他的內心不知足。因為填不滿內心的貪欲,舍不得誘人的寶石,所以,他每天活在懊惱和痛苦之中,這就是心累的根源。而一個懂得知足的人,才會珍惜已經擁有的東西,從而能夠輕鬆快樂地生活。
烏龜爬得慢,是因為負重太多;人活得累,是因為有太多的舍不得。因為舍不得,所以內心時刻惦記著。因為惦記著,時刻分心分神,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心神也是難以多用的,因此,人就很容易疲憊不堪。
很多人一心隻想擁有得更多,隻想爬得更高,卻忽視了心靈的休憩。這種過度的欲望會把人引向沒有止境的深淵。為什麼在這個物質豐富的社會中,很多人卻覺得自己離快樂越來越遠呢?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們被欲望衝昏了頭腦,活得沒有了追求,失去了精神寄托。殊不知,貪婪是一種頑疾,會讓人中毒身亡。當一個人貪求厚利、毫不知足時,等待他的將是痛苦的判決,等待他的將是自我毀滅。
有個窮人很想擁有一塊自己的土地。一天,上帝對他說:“我可以滿足你的願望,你從這裏出發,跑一圈回來,這個圈裏的土地就是你的了。”窮人聽了這話,馬上鉚足了勁兒跑起來。可是,太陽偏西了,他還沒有回到原地,而是累死在了奔跑的途中,因為他想擁有一塊更大更大的土地。後來,有人在這個窮人倒下的地方挖了一個坑,然後把他埋了,牧師在給他做祈禱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一個人所需要的土地就這麼大!”
其實,每個人所需要的東西都是有限的,房子夠住就行,金錢夠花就行,為何有了一套房子,還想要更多呢?為何賺了一筆還想再賺一筆呢?過度的欲望就像洪水,它源源不斷,沒有休止,沒有盡頭,最終會將貪欲者淹沒。
為什麼有些花兒幾天無人照料,就會枯萎,而仙人掌卻不這樣呢?與其說仙人掌生命力頑強,不如說它對陽光、雨露的欲求不多。其實,人也應該這樣。物欲是無窮的,生命是有限的。一個人要想在有限的生命裏永遠活得輕鬆快樂,就必須舍棄不切實際的欲望,學會順其自然地、平平淡淡地看待物質,得之不狂喜,失之無悔意,這樣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才能發現所擁有的快樂。
有個婦女經常抱怨男人無能,抱怨他賺錢不如別人多,使她沒辦法像別的女人那樣盡情地打扮自己。一天,一位智者正好經過婦人的家門前,聽到婦人的抱怨後,就上前對婦人說:“你如此富有,為什麼還發牢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