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遊戲客服的遭遇要比遊戲策劃還要悲慘許多,畢竟,罵策劃的人找不到渠道,隻能在論壇,扣扣群,遊戲裏罵罵,而客服,往往電話接通的那一刻,就是被噴的開始。
而遊戲客服本身對遊戲操作權限有限,隻能解決一些問題。除了那些花了大錢的高消費玩家會獲得特事特辦的待遇之外,其他零消費或者低消費的玩家隻會在一次次的安慰,轉接,公式化回應中被磨去耐心,最後不了了之。他們的訴求甚至都送不進技術部,就被扼殺在了搖籃中。畢竟,在老板看來,技術部每工作那麼忙,花在更新遊戲,開發遊戲上都來不及,哪裏有時間給這幫“沒有經濟價值”的玩家服務呢?
在這個常年被人罵的崗位上,周部長待了有一年多,但是,和其他那些得過且過的客服員工不一樣。他會問問題,會買書看,會和玩家溝通,還會做筆記……七八本厚厚的筆記後,他從一個對遊戲行業什麼都不懂的菜鳥,成長成了一位“業內精英”。
又在一次機緣巧合後,他被柳主管看中,被調去了運營部。
在運營部他也是一樣的努力,他會和同事打好關係,會跑去策劃部,技術部交流,會拍領導馬屁,會親自進遊戲當托促進消費,會用變聲器改變聲音裝女人混進土豪公會,會耐心分析這些土豪的消費心理……一個又一個成功的,坑錢的方案,活動案被他做了出來,並被會議通過執行,最終獲得了成功。
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他就成為了遊戲運營部的部長。成為了柳主管手下最得力的幹將,公司裏最炙手可熱的存在,各種獎金獎勵更是拿得手軟,還在鵬城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付了首付,買了房,娶了年輕漂亮的女大學生,走向了人生巔峰。
周部長自然是個很努力的人,他能獲得現在的成就,完完全全憑借的都是他自己的能力。而且,他不僅僅努力,還十分的聰明,意誌堅定,執行力非常強,也確切的明白自己想要什麼,這樣的人不成功,誰成功呢?
實話,李昂也是很佩服他的。但是,李昂卻並不願意成為他這樣的人。
因為他能看得出了,周部長並不喜歡遊戲。電腦遊戲也好,手機遊戲也罷,對於周部長而言,和他以前做的保健品並沒有什麼不同,隻是一種可以賺錢的產品罷了。
他所考慮的更多的,隻是如何把這些產品賣出去,賣出去更多。就像他以前很少考慮自己家的保健品到底有沒有效果一樣,現在他也很少考慮如何讓遊戲更好玩,更加吸引玩家,更多的獲得玩家的讚賞。
在他看來,一款遊戲無非就是一年半到兩年的壽命,他隻會考慮如何在這段時間裏讓那些高消費玩家花更多的錢,為公司攥取更多的利潤。而不會考慮如何延長遊戲壽命,如何留存那些低消費,零消費的玩家。
玩家被坑錢活動坑走了怎麼辦?服務器變鬼服怎麼辦?玩家罵遊戲怎麼辦?
這些問題他都不會考慮,人少了就合服,空出服務器再開新區嘛,總有不明真相,或者第一次玩遊戲的人進來玩,到時候還能用開服時的那些坑錢活動再賺一波,何樂而不為呢?
他是這麼想的,上麵的領導也是差不多,他們看到的都是利潤,都是那一份份業績報告上,那些上揚的曲線,遞增的數字。
老板們投錢進來,為的本就是賺錢,畢竟比存在銀行裏吃那麼一點點利息,或者其他高風險項目而言,遊戲行業的投資風險,回報大,出成績也快。至於遊戲本身能不能長久,誰管它呢?賺筆快錢,不是也挺好麼?
所以,現在絕大多數的老板,投資人,寧願花十幾萬,請那些所謂的“著名營銷高手”,“消費心理學專家”來給員工們講課,也不願意在服務器優化上投錢。寧願花幾百,乃至上千萬,去買一個所謂的“大IP”,也不願意在遊戲本身開發上投入多少。
反正坑錢遊戲的大體框架也就那樣,買個IP,換張皮,重新做一下美工,就又是一個全新的遊戲,又能圈上一筆。而且有柳主管這樣的“資深者”為他們把舵,有周部長這樣的“業內精英”為他們衝鋒陷陣,老板們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而大多數員工們也是一樣,隻要待遇不錯,工資過得去,那幹什麼不是幹呢?對他們來講,做坑錢網遊和做其他工作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都隻是一份謀生的手段罷了。
工作是工作,夢想是夢想,謀生是謀生,絕大多數人都分得很清,上班的時候做坑錢網遊,下了班也可以回家玩一玩國外新出的A大作,不也挺好麼?
畢竟現在大環境就這樣,做坑錢網遊能養家糊口,風險,旱澇保收。去做獨立遊戲,單機遊戲風險太大,成功了賺不了多少,要是失敗了,那就隻能破產吃土,何必冒這個險呢?
但是李昂和這些人不一樣,他愛遊戲,愛到了骨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