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好關係才有好教育(6)(1 / 3)

但是,過了兩三個月後,女兒每天都有那麼一陣子會不高興地打她的兩個弟弟。這時爺爺奶奶會阻止她說:“不許打弟弟。”一開始我也這樣說,可我知道說這話沒用後就不說了,也沒有責怪她的意思。

我問她:“為什麼要打弟弟呢?”她總是習慣性地回答:“我沒有好吃的了。”我知道,自從生了兩個弟弟後,我整天忙著照顧弟弟,沒時間陪她了,她是出於妒忌。而她的奶奶又總和外人講這些事,又愛嘮叨,我也勸過我婆婆不要在孩子麵前說她不好。平時做事我也很注意不要讓女兒多心,可根本沒效果。現在我很煩惱,兒子身體上疼一疼就過去了,可怎麼才能解開女兒的心結呢?

尹建莉

你好:

我注意到你的女兒隻有2歲5個月,好小啊!2至3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第一個飛躍期,概念和常識的灌輸對孩子至關重要。現在你們如何定義她和兩個弟弟的關係,不僅會影響到她以後對待弟弟們的態度,更會影響到她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她和周圍人關係的態度。

我知道你在用心嗬護孩子的心理,孩子天然地也喜歡弟弟,但天知道哪一天哪件事讓她感覺不爽,於是用“打弟弟”的方式來表達不滿——這原本不是事,家長不是神仙,難免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孩子也不是聖人,直截了當地表達不滿也是非常正常的事。不對的是你和孩子的爺爺奶奶對孩子行為的定性,以及解決態度。

你們把孩子的行為定義為“打”,那麼她對弟弟們的愛就變成了恨,不滿就變成了暴力,委屈就變成了無理取鬧——當家長用負麵的眼光解讀她偶然的行為時,再加上批評,會使孩子對媽媽的愛更加懷疑,那麼她就會製造更多的事端,通過不斷欺負弟弟來試探媽媽的愛——事情就這樣進入惡性循環。還有奶奶和別人閑聊或在家中嘮叨時的強化,孩子不光對媽媽的愛不確信,還對自己產生鄙視,在自卑和失落的雙重折磨下,以後會真的和弟弟們越來越對立。

孩子說打弟弟是因為“我沒有好吃的了”,以我的經驗,她真正感覺匱乏的不是餅幹、糖果等,而是被愛、被重視的感覺。她實在太小了,腦袋裏還沒有“偏心眼兒”之類的詞彙,隻能用“我沒有好吃的了”來表達自己的委屈。因為在孩子的心裏,好吃的東西往往是她的最愛,代表滿足感。

所以應對的方法主要有兩條:第一,你作為媽媽,要完全用正麵眼光看待女兒的一切行為,孩子天性善良,她天然地愛弟弟們,即使偶爾表示不滿,也不要批評,更不能定性為“打”,而要善意看待孩子的行為,把她的行為定義為“愛”或“喜歡”。比如她打了弟弟一下,如果不嚴重,你可以假裝沒看到,然後說“媽媽現在要給弟弟喂奶了,你先安慰一下弟弟,告訴他們不要著急,等媽媽準備好了,馬上過來”,然後讓她一起摸媽媽的乳房或和她一起看弟弟吃奶的樣子,讓她知道自己也可以幫媽媽的忙,和她一起體會弟弟們的可愛。如果她打得很重,弟弟哭了,你和顏悅色地對孩子說“寶寶想和弟弟開個玩笑,沒想到下手有些重了,弟弟有些害怕了。寶寶這麼愛弟弟,下次和弟弟玩的時候輕一點,別把弟弟弄哭了”,如果家長這樣說,孩子也會慢慢建立一個概念,認為自己對弟弟很友好,會很快改變自己對弟弟的態度,由“施害者”心態變為“愛護者”心態,而這種心態會喚起她內在的美感和自信,讓她對弟弟、對自己都產生正麵評價,對媽媽的愛就不會有擔心了。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你們也要正麵強化,在各種機會和場合中讓孩子知道她和弟弟們關係很好——當然,這首先要你們全家人建立這樣的信念,否則就變成了說假話,孩子是雷達,能聽出來大人的話中話——比如話語間流露出對她的讚美,對她和弟弟們關係的讚美。一定讓孩子的奶奶改變聊天習慣,與其對別人說孩子嫉妒,流露出對幾個孩子間關係的擔憂,不如說說你女兒如何愛兩個弟弟,家有三個孩子多麼幸福。當孩子從家長嘴裏知道自己對兩個弟弟很友善,她會自動修複和弟弟們的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