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信仰,誰害怕缺德?當然缺德的自然會有報應,隻是個時間或者空間上的問題,有因必有果。咱管不了商家的心是黑是白,隻能保證吃到嘴裏的是健康的,身體才會健康。你再看看這兩袋麵粉,哪個有問題?”錢來來把裝兩種麵粉的袋子打開,一個有些微黃,一個是雪白的。
“你不會說這雪白的麵粉也有問題吧。”
“正是。小麥磨出的麵粉都是有些微黃的,怎麼會比粉筆灰還白?把它扔到外麵的垃圾桶裏吧,且慢,我還是把這麵粉做成麵條煮給你看看。”錢來來迅速地和麵,做成麵條煮好,煮好的麵條一段白,一段橙紅。
“太坑人了。”
錢來來把白菜那誘人的綠色葉子切掉也扔進了垃圾桶裏。我們老百姓不圖吃到什麼精品,隻要不添加任何東西,是它的本色就好。
“咱家其他吃的東西還有問題嗎?”
“有。羊肉沒一點膻味,泡菜辣得不正常,幹辣椒紅得不正常,統統都扔掉吧。”
“媽,你真有一雙火眼金睛。”
“這是生活中練出的,從我的經曆上看,女人在做飯中能學到好多東西,自己做飯不光能省錢,最重要的是衛生。就拿喝茶這個小事來說,我們自己泡茶,通常會把第一遍水倒掉,再用水涮過,這樣會把茶葉上殘留的農藥衝掉,我們去茶館喝茶,不知道茶葉上是否還殘留著農藥,還有飯店的菜會洗幹淨嗎?用的是好大米嗎?會不會用地溝油?辣椒油裏是否有蘇丹紅?吃飯店炒的白菜他們是舍不得把那誘人的綠色丟掉的,或者他們根本不知道這綠色是人工所為。一日三餐,一輩子都離不開,自己的健康要自己把握,隻有自己做才吃得放心。那次曹叔叔請我們去那個知名的大飯店吃飯,晚上回來在電視上看到這個飯店的內部員工爆料說,他們廚房的衛生是極差的,他用手機拍的那隻雞買來就是死的,褪毛後就扔到肮髒的地上,廚師拿起來不洗剁成塊就燉給客人吃,還有蘑菇也沒有洗過,他手機顯示的時間是12:44。”
“老媽,這事你怎麼記得這麼清楚?”
“我那天中午點的菜就是小雞燉蘑菇。”
“看來你對她的要求還真不低,你對我有什麼要求?”
“對你的要求就更高了,除了會理財投資,做一名成熟的投資者之外,你現在最缺的就是吃的苦太少了。我個人的觀點:男孩子拚的是誰吃的苦多,女孩子看誰會做飯,(當然調過來也行)這兩樣都做到了,你們將來的日子差不了。”
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
教孩子理財就是教孩子生活,教孩子做人。因此,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至關重要。這裏,我把自己的一點經驗拿來同大家分享:
1.去超市購物前寫出購物清單。
每次去超市前,我都把要買的東西寫下來,列出清單。進入超市後,我們就按照清單上所列的物品逐項購買,然後問兒子有沒有忘記該買的東西(兒子有很強的參與感)。沒有列入清單的物品盡量不去購買(不是絕對的),目的是告訴兒子:消費要有計劃。
2.當著兒子的麵給父母錢。
逢年過節,我們除了給雙方父母買東西,還經常給他們“紅包”,大都當著兒子的麵給。目的是為了讓他記住一點:你是怎麼對待你父母的,你的孩子就會怎樣對待你。
3.管理零用錢。
從兒子9歲開始,我每月發給他300元零用錢,同時規定零用錢不能預支,錢的用途包括:購買零食、課外書、雜誌、遊戲機、光盤,請小朋友吃飯、送小朋友禮物等。他擁有300元錢的完整的支配權,但每筆支出都必須記賬,最後的效果是差不多每個月都有節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