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的領導者會讓團隊內部關係變得疏散,會隔離上下級之間的關係。
實行開放式辦公
開放式辦公,也稱為“走動式”管理。“走動式”管理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種新型管理方式,它主要是指企業中基層領導者身先士卒,深入基層,體察民意,了解真情,與下屬打成一片,共創業績。
“走動式”管理倡導領導和下屬在同一個辦公區工作,以節約成本,增強領導和下屬之間的理解與溝通,達到團結一致、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但我們這裏所說的開放式辦公不是領導和下屬非得在同一個辦公區工作,而是側重於理念,即領導要加強與下屬的交流溝通,領導要真正了解下屬心中所想;鼓勵下屬之間互相交流合作,發揮各自的才能;創造一種和諧的工作環境,讓下屬敢於說出心中所想。這種辦公理念對於加強領導和下屬、下屬和下屬之間的信任與團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與員工平等相處
高高在上的領導者是不可能合群的,隻有放下身段,到員工中去,才能在尊重他們的同時也獲得他們的尊重。
放下架子是尊重員工的前提條件,也是領導者良好的修養和自信的表現。領導者要想做好工作,必須尊重員工,放下自己的架子與他平等相處,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關係。如果領導者總是把自己放在高不可攀的位置上,製造一種神秘感,讓員工仰首而視,敬而遠之,是絕對做不好工作的。
老虎是森林王國的統治者,但是它過得似乎並不快樂,因為它幾乎飽嚐了管理工作中所能遇到的全部艱辛和痛苦。最終,老虎不得不承認自己也有軟弱的一麵。老虎非常渴望能夠像其他動物一樣,享受與朋友相處的快樂;能夠在犯錯誤時得到朋友式的提醒和忠告。然而,在現實中,所有這些它都得不到。
它問狐狸:“你是我的朋友嗎?”
狐狸回答:“當然,我永遠是您最忠實的朋友。”
“既然如此,”老虎說,“為什麼我每次犯錯誤時,你都不忠告與勸說我呢?”
狐狸想了想,說:“作為您的下屬,我可能對您有一種盲目崇拜之情,所以看不到您的錯誤,也許您應該去問一問猴子。”
老虎於是去問猴子。猴子一聽,討好地說:“狐狸說得對,您那麼偉大,有誰能夠看出您的錯誤呢?”
……
許多把握不好與下屬之間距離的領導者,也像這隻可憐的老虎一樣,時常會體味到“高處不勝寒”的孤獨與不合群。
可見,隻有關係融洽了,員工才可能更積極主動,把工作做得更好。所以,領導者平時對待員工的態度要和藹一點,沒有必要非得執著於“我是上司、你是員工”。放下架子,拿出一點平等待人的態度,我們自然就會多一些親和力,員工自然就能心甘情願地服從我們的指揮。
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耗費了大量財力、物力、人力的企業培訓,如何做才能給予員工真正的福利?
學習型組織的能量,為什麼到了員工層麵總是被一點點地稀釋?
學習型團隊建設逐漸淪為一種形式,是什麼阻礙了員工的學習興趣?
讓企業管理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本來是為了給員工鍍金,是為了增強他們的能力,最終反而還得逼著他們去參加培訓,去學習,這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這些困惑在學習型組織、團隊建設中是普遍存在的,企業的培訓投入付之東流、花了大把錢讓員工去學習卻又不討好的局麵也不是個例。其實,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歸結為學習主動性的問題。
無論是企業內部的授課,還是外部專門開設的培訓講堂,作為培訓者,最希望的並不是有多少人參加培訓,而是學員中有多少真正求知若渴的人。因為,隻有學習者本人從主觀上願意參加培訓,才是培訓取得成功的最核心要素所在。
學習效果不佳者,一般是迫於領導的壓力、同事攀比的壓力而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所處的就是一種被動接受和服從的地位,當然不會取得好的效果。
而主動學習就不一樣了,由於學習的力量是來自內部,學習就成了動力而不是壓力,完全可以依賴自主行為去學習,不需要他人的監督。主動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具體情況,對學習的要求、方法、進度等進行合理規劃,成為學習的主宰。這才是最高境界的學習。
所以,在團隊學習中,領導者應著重做好員工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工作,使其主觀上願意參加學習,才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工作相結合。
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肯定會麵臨嚴峻的挑戰。因為我們所要麵對的是一群有思想、有主見的成年人,他們的學習需求更高、要求更多、想要達到有效的思想認同也更加有難度,要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地去學習,也就有一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