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將7、8、9月的招聘數據分析後發現,招聘總量為98人,試用期通過的隻有17人,而7月份之前招聘的新員工在7、8、9月離職的有23人。公司204人中,一年以上的員工不足35人,半年以上的隻有64人,3個月以上的也隻有98人,穩定性令人極為擔憂。
招聘渠道評估
企業在招聘過程中選擇的渠道種類繁多,其各種渠道表現出來的效果也各有千秋。我們不單純地看待招聘結果,招聘過程很大程度上也是對公司品牌的一種宣傳和推廣。根據公司的招聘對象不同,選擇的招聘渠道也不一樣。例如,公司急需招聘實習生,則以校園招聘的效果最為顯著;當企業需要招聘100w年薪以上的高級管理層時,獵頭合作的渠道會比較順利。招聘的渠道各有千秋,我們應該針對公司所需要招聘的對象,和對象集中所在的領域,有的放矢的撒網捕魚。
管理人員:主要考察應聘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工作經驗。需要滿足本科以上學曆,5年以上的商超本崗位的管理經驗,30-40歲之間。為保證公司的管理層在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學習能力等方麵具備良好的潛能和發展空間,作為公司的高層隊伍的梯隊建設。
技術人員:主要考核求職者的技術經驗和操作技能,大專以上學曆,5年以上的商超技術經驗。為保證新店開張的日常運營,培養未來分店的技術團隊,培養相關的技術人員。
基層人員:主要考察個人的道德品質,工作態度等。需要有2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第三節)雷軍是如何打贏人才爭奪戰的
來自於“人人獵頭”
2013年9月30日,中關村,雷軍用PPT向領袖習近平講解,為什麼他的小米模式能夠在與蘋果的激烈競爭中創造100億美元的估值,小米手機成為年輕人的炙手可熱之物。
習近平問了他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你以前是做什麼的?第二個是,你合夥人以前是做什麼的?在領袖麵前,他坦率回答,自己成功“最重要的是靠人”。
時光倒流回到,2010年4月6日小米科技橫空出世,“雷幫主”領著夥伴們一路狂奔、野蠻生長,殺出重圍,成為手機界互聯網界的一匹黑馬。小米係三軍振奮,戰果累累。
有數字為證,2010年四月成立,A輪融資,14人團隊出500萬美金,晨興創投出資500萬美金,公司估值2500萬美金;
2010年底的B輪融資中,來自Morningside、啟明、IDG和小米團隊4100萬美元投資,其中小米54人創始團隊出資1100萬美元,公司估值2.5億美元;
2011年12月的C輪融資中,小米科技完成新一輪9000萬美元融資,估值10億美元;
2012年6月底D輪融資,小米公司宣布,成功融資2.16億美元,估值40億美元;
而如今,短短一千多天,3年多的時間,小米一躍百億美元的市值龍門。
一睜眼一閉眼每天市值漲一百萬美元,不知雷布斯何等感受?
一切唯“人”造,我理解小米模式不僅僅是商業模式的成功、創新營銷方式的成功,更是人才爭奪戰的成功,本文披露的小米獨門“六大人才戰秘籍”揭開了雷軍獵人術的神秘麵紗。
武功秘籍之一,“葵花寶典”
世人皆知,“葵花寶典”為例,表現的是選擇的決心與重視,不瘋魔不成活難以練成蓋世神功。雷軍說,“如果你招不到人才,隻是因為你投入的精力不夠多。我每天都要花費一半以上的時間用來招募人才,前100名員工每名員工入職都親自見麵並溝通,所以當初我決定組建超強的團隊,前半年花了至少80%時間找人。”如果安排小米公開的6*12的工作時間表,雷軍在聘請小米前一百名員工的階段,至少投入了超過1500小時招募人才。這種決心和魄力,多少創始人、CEO可以望其項背?
小米模式打贏於人才戰的決心,正如小米做產品的決心。也正是因為小米有一班聰明、技術一流、有戰鬥力、有熱情的靠譜的員工,帶著這樣的團隊,你才有資格講:“無組織、無會議、無KPI”,同理,這樣的員工做出來的產品才是可以信賴的。
武功秘籍之二,“降龍十八掌”
推薦是一門每戰必勝的降龍十八掌級別的招聘武功。小米前300號員工,90%都是靠推薦,創始團隊的組建更加表現得淋漓盡致,雷軍認識林斌,是在2008年,當時林斌在推動Google和UCWEB之間的合作;雷軍是沒有穀歌微軟的人脈,但是有了林斌後,打開了這個障礙。KK,黃江吉,曾經是林斌在微軟的同事,林斌把KK推薦給了雷軍。洪鋒與林斌曾共同服務在Google,湊巧的是,洪鋒的太太,認識劉德的太太,洪鋒認識雷軍之後,就想到了劉德,這個ArtCenter畢業的牛人。土洋結合,理念一致,充滿創業熱情,於是就有了小米7人內閣戰隊。
人人獵頭顧問allen與小米HR接洽時,證實小米將推薦招聘作為企業用人的重要心得。在整個招聘領域中亦是如此,在權威調查機構發布的2012年度不同招聘渠道所完成的職缺數量比例統計報告中,網絡招聘約占比49%,熟人推薦&獵頭推薦加在一起出人意料的占比36%。推薦具有更多的優勢,總結優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