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成功人士多麼風光,但是,你隻看到一麵,沒有看到另外一麵,你“隻看到賊吃肉,沒有看到賊挨打”,沒有看到他們為成功所流的汗水、淚水,甚至鮮血!即使,你看到了“賊挨打”,你也隻願意做“隻吃肉不挨打的賊”。天下哪裏有這樣便宜的好事!上麵那個老強盜的經驗,我們是可以好好借用一下的。隻要有一點點勇氣、自信,就足夠用來突破生理和心理的障礙。
《史記》作者司馬遷因被小人殘害而受宮刑,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他享受到了寫成《史記》一書後的喜悅,他拋棄了別人對他的種種不善看法,最終寫成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變的《史記》。貝多芬一生貧寒,疾病始終困擾在他身邊打轉,但貝多芬成功打開了自己生命中的音樂之窗,感受到了音樂之美,忘卻了自己的種種不幸,最終以一首《命運》道出了他的心靈世界。美國著名女作家海倫·凱樂從小就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之中,但在她的老師沙利文的指點下,凱樂心靈的美好之窗被點開了,海倫·凱樂也因此以一種新奇的眼光去看世界,最終成了當代著名作家。
人生就像一朵鮮花,有時開,有時敗,有時微笑有時低頭不語,其實生命就是這樣,當你困惑時,去換個角度看問題,生命是非常美好的,你也會因此而成功的。
兩隻耳朵來傾聽
傾聽是心與心的交流。一位偉人曾經說過,“喜歡傾聽的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不喜歡傾聽的民族,永遠不會進步。”善於傾聽的人,會有很多朋友。人的一生,可以沒有金銀財寶,可以沒有高官厚祿,但是不能沒有朋友。因此學會傾聽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技巧。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裏,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裏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良好習慣的培養最重要
培根說過這樣一句話:“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又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好習慣,會讓人終生受益,反之,就會有負麵的影響。
一個老板模樣的人,進店購中華煙,店主看來人派頭十足,知道是長期抽中華的主,趕緊拿從煙草進的正宗的煙呈上,不料買主拆開試抽了一支,就斷然否定說:“這煙口味不對,不是正品,我抽這種煙都好些年頭了,騙不了我!”要求換,店主無奈隻好拿一條假的呈上,買主再試抽一根,馬上眉飛色舞道:“這就對了嘛,就是這個味!”敢情這位老兄抽了多年,其實抽的都是假貨,也早就習慣了假煙的口味。
你看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壞習慣一旦養成,最終是真假難辨是非不分了。
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隻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
牛應聲而動。
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