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兩個國外真實的故事。
美國有一家大公司看上了一家小公司的一位工程師,該工程師依戀原來的企業,不肯被這家大公司高薪聘走。於是這家大公司花巨額資金連人帶財產買下這家小公司,從而獲得這位人才。
還有這樣一件事,瑞士一位研究生研製成功了一支電子筆和一套輔助設備,可以用來修正遙感衛星所拍攝的照片。這一發明引起世界各國重視。美國一家大公司派人去遊說這位發明者,要用重金聘用他。瑞士一些公司也千方百計想留他在他們那兒工作。於是雙方展開了一場提高薪水的人才爭奪戰,你加我也加。最後美國人說,現在我們不加了,等你們加足了,我們把此數乘一個五。就這樣,美國將這位研究生“連人帶筆加設備”一起弄走了。
不要以為競爭僅僅是產品的競爭,產品是人發明、生產的,企業之爭說到底是人才之爭。在競爭的角逐場上,人才爭奪戰是十分激烈的。
被譽為“企業管理天才”的IBM的沃森,曾說過這麼一句發人深思的話:“你可以接收我的工廠,燒掉我的廠房,然而隻要留下這些人,我就可以重新建起IBM。”
世界是人類創造的,隻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跡都可創造出來。這正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得一人而得天下,失一人而失天下。”
人才是最可寶貴的。戰國時期,齊威王與魏惠王這兩個國君,一次在圍獵中發生了這樣一個爭論。
魏王問:“齊國有寶貝嗎?”齊王答沒有。
魏王說:“我國國土雖小,卻有直徑一寸大的珍珠10顆。每顆可照亮車前車後的車輛12輛。齊國是大國,就沒有珍寶嗎?”
齊王說:“我認定的珍寶概念同你不一樣。我有個大臣叫檀子,派他守南城,楚國人不敢入侵;我有個臣子叫盼子,派他守官塘,趙國人就不敢到黃河來打魚;我有個官吏叫黔夫,派他守徐州,燕國人對著徐州北門祭祀求生;我有個臣子叫種首,叫他防盜防賊,百姓可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像這樣的珍寶,其光澤可遠照千裏,何止照亮12輛車子呢。”
這則故事充分說明了人才的重要。
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都離不開人才,人才是立國之本,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曆史上由於善於知人善任、擁有一支雄厚的人才隊伍而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不乏其人,比較典型的應該算劉邦了。
劉邦出身於普通百姓,毫無政治背景,勢單力孤,可就是因為他善於識人用人,起用了張良、韓信、蕭何等一批文武人才,最後奪取了天下,建立了漢朝400年基業。其實,從相反的一麵看,也可以看出人才的重要性。出身於貴族官宦之家的項羽,靠山堅固,勢力雄厚,但可惜他不會用人,最後隻好演出了一場《霸王別姬》的悲劇。
曆史上還有兩個因為不會用人而招致失敗的例子。
一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西戎國君,由於失去由餘這個大才而導致國破家亡。另一個就是五代時期後梁最後一個皇帝朱友貞,由於重用小人而招致國家滅亡。朱友貞本人不算是個壞皇帝,他為人恭儉,不荒淫暴虐,但他沒有知人之明,誤用小人,最後還是沒有逃脫國破身亡的下場。自古以來,凡是失去帝王之業,甚至招致滅頂之災的,都無不與用人是否得當有直接關係。觀察曆史的興亡軌跡,雖然朝代的更替興亡,各有其自己的特點和特殊因素,如夏、商、周滅亡是因寵愛女色所致;短命的秦朝是因奢侈暴政所致;西漢滅亡是因外戚專權所致,東漢滅亡是因宦官專權所致等等,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因為用人不當,重用小人所致。可見選拔任用人才是多麼重要啊!因此,曆史上聖明的帝王深知人才的重要性,無不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