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編製福利總額預算
企業向員工提供各種福利,就意味著企業增加投入,因此必須充分考慮到企業的支付能力和薪酬政策。
企業向員工提供的所有福利設施和服務均應包括在預算計劃中,比如員工食堂、工作餐、子女教育津貼、企業為員工繳納的各類社會保險、工作服、通信費、交通費、醫療費等。各項福利總額預算計劃的製訂包括:該項福利的性質、設施或服務;該項福利的起始日期、執行日期、上年度的效果以及評價分數;該項福利的受益者、覆蓋麵、上年度總支出和本年度預算;新增福利的名稱、原因、受益者、覆蓋麵、本年度預算、效果預測、效果評價標準;根據薪酬總額計劃以及工資、獎金計劃,檢查該項福利計劃的成本是否能控製在薪酬總額計劃內。
七、製訂員工福利計劃
1.製訂福利計劃應考慮的因素
福利計劃的製訂應考慮各方麵的因素,如:
第一,若希望多吸引流動性比較小的員工,就可以增加退休金在本企業員工福利中的權重。
第二,了解本企業的競爭對手提供了哪些福利,市場上通行的“標準做法”是什麼,在了解市場行情的基礎上,考慮本企業員工福利體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第三,福利項目的需求強度和成本。
第四,福利體係的納稅因素。
第五,福利津貼體係中的個人偏好程度是否有影響團隊精神的危險。
第六,本企業員工的有職業的配偶的狀況及其職位,以避免某些福利項目的重複選擇。
第七,曆史因素和福利的剛性特征,曆史上已經存在的福利,沒有充分的理由不宜輕易取消。
2.區別對待的標準
為了降低福利成本,企業不必向所有的員工都提供一樣的福利,而應根據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1)以每周工作時間為準
全日工享受的福利,半日工、臨時工不需要全部享受。
(2)以工齡為標準
員工福利待遇與工齡掛鉤,隨工齡的增加而增加。可以要求員工在向企業提供一定年限的勞動之後,如很多公司規定至少工作滿一年,才能開始享受某些福利。
(3)以員工對企業的勞動貢獻為標準
對企業貢獻大的員工,享受較高的福利待遇。
(4)以在職和不在職為標準
在職員工享受的某些福利,例如業餘教育、帶薪休假等,退休員工或因為經濟不景氣而臨時解雇的員工則不能享受。
提醒您
合理的福利差別是允許的,但應注意,福利不可以如工資那樣明顯地與績效掛鉤,過分強調勞動貢獻,會引起待遇比較低的員工的不滿,影響他們的勞動積極性。
八、員工福利成本控製
1.員工福利成本承擔的方式
給部分員工提供了享受這些福利或以批量折扣價購買福利的可能性。
員工可能出於節約開支的動機,而不購買此類福利。
企業在計劃和設計員工福利時,要認識每一種選擇的利弊,慎重地在多種方案中進行比較擇優。
2.降低福利成本的措施
在員工福利持續增長的趨勢中,管理的關鍵是如何降低福利成本,有關降低福利成本的措施包括:
第一,共同負擔,即由員工承擔部分購買福利的費用。
第二,設置起付線和封頂線,即明文規定福利的上下限。
第三,區別對待不同員工,根據需要采取差別福利待遇。
第四,認真審查員工申請享受福利的資格條件。
第五,降低購買福利的成本,如和福利的提供者進行認真的談判和協調。
九、員工福利計劃實施
1.宣傳
為了準確、詳細、及時地宣傳企業的福利措施及內容,可以印製《員工福利手冊》,向員工介紹本企業福利的基本內容、享受福利待遇的條件和費用的承擔。
提醒您
有些企業還在企業總的《員工福利手冊》之外,為每個員工準備一本個人的福利手冊,提醒員工在福利上所作的選擇、享受的權利和分配費用的責任,便於個人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