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3 / 3)

劉文靜緩緩開口說道:"楚成王六年,楚國的丞相公子元親率兵車六百乘去攻打鄭國,楚軍一路連下幾城,直逼鄭國國都,鄭國都城內兵力空虛,無力抵抗,於是鄭國大夫叔詹就獻空城計智退楚軍。風公子所說的可是這個?"

"嘿嘿......"我隻隱約知道有這麼一件事情,哪能記得如此詳細,隻得幹笑兩聲,"劉先生果然博古通今,我說的就是這個。"

"果然是好計,我們隻需派兵分頭埋伏,令守城將士都躲在城牆後麵,再將四麵城門大開,將城牆旗幟統統收起,唱一出空城計,以迷惑突厥。"李世民輕拍了下桌案,"如此一來,突厥以為城中有重兵埋伏,定立即引兵退去。我們關上城門,調兵遣將,再謀對策。"

"空城計畢竟是空城計,倘若突厥莽撞地強攻進來,那就糟了。"劉文靜補充道,"所以,為防不測,再派一支精銳騎兵,乘黑夜悄悄出城,占據城外險要地勢,一旦晉陽城遭遇襲擊,就立刻從背後突襲突厥,也好有個照應。"

"文靜說得是,我想突厥兵也不會如此輕易地就撤退。"李世民伸手摸了摸額頭,"等突厥兵稍退,我們再派遣千餘名將士,命他們連夜潛行出城,等到天明再入城,大張旗鼓、呐喊前行裝作是援軍的樣子。如此一來,突厥兵必定以為這是別路來的救兵,那晉陽城就能轉危為安了。"

我隻是稍微提示了一下,李世民和劉文靜卻在轉瞬之間就能想出這麼精妙的計策。我是因為白占了一千多年曆史的便宜,所以才如此清楚形勢,但他們兩人身在當局,卻也能想得如此透徹,確實是睿智過人,令人佩服。

"哦,對了,二公子,還有一事,"劉文靜站起身,從衣袖中取出一份文書遞於李世民,"這是瓦崗寨李密聲討煬帝的檄文,曆數楊廣十大罪狀,號召天下百姓同心除暴。"

"哦?"李世民伸手接過,他邊低頭看著邊說道,"這一篇檄文洋洋灑灑,長達數千言,痛斥時弊,文辭鑿鑿,筆風犀利,精彩絕倫啊,看來瓦崗寨這群人確實不同於一般草寇。"說罷,將那文書遞給我看。

我接過仔細一看,上頭列舉了隋煬帝十大罪狀:"弑父殺兄,亂倫獸行,沉溺酒色,廣營宮榭,苛稅繁雜,遊幸勞民,征伐高麗,拒諫嫉能,賄政鬻獄,言而無信。"罪狀羅列得確實很詳盡,再往後看,"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文筆確實是好,而且還留下了一句成語"罄竹難書"。

瓦崗寨......秦瓊和王伯當如今應該都在那裏吧?不知道他們過得好不好?

"李密已取河洛,瓦崗寨大盜翟又將奉他為盟主,自稱魏國公,如今掌握中原六大糧倉其四,連續兩次開倉濟民,頗得民心,有兵馬數十萬,聲勢極盛。"劉文靜眼睛一瞥,頓了一下,"依二公子之見......"

"李密如今手握重兵四十萬,中原起義軍又紛紛前往投靠,他雖然已是天下最有實力的義軍,但另有王世充鎮守洛陽,對抗瓦崗,雙方僵持不下,一時之間誰也拿不下誰,我們可以不用去蹚這渾水。"李世民稍一沉吟,開口說道,"他如今發出這樣的檄文,無非是想師出有名,我們不如暫時修書一封,與他交好,結為同盟,如此一來,也可免去我們東顧之憂。"

"是,那我回去後立刻修書一封,明日就派人送去給李密。"劉文靜說完後,便起身道別,"天色已晚,我也不打擾二公子歇息了,先行別過。"

"那我也告辭了。"我原本還想留下和李世民說說話,可是腦中忽然生出一個念頭,也立刻起身告辭。

"好,你們都回去休息吧。"李世民擺了擺手。

我和劉文靜就一起退了出去。

"劉先生,請留步。"到了門外,我叫住了劉文靜。

"哦,風公子有事?"劉文靜停下腳步,轉身看著我。

"是。"我點點頭,"你剛才說要修書給李密,明日即刻派人送去,是麼?"

劉文靜頷首:"是啊。"

"那可不可以也幫我送一封信呢?"我頓了一下,才說道,"那封信是給瓦崗寨秦叔寶的。"

"秦叔寶?"劉文靜怔了怔,"你和他有何關係?"

"他是我的義兄。我與他失散了,一直很惦記他,如今知道他在瓦崗寨,所以想修書一封,報個平安。"我猶豫了一下才說,"不知劉先生可否幫我這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