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公司之所以優秀,不是因為戰略的完備,而是因為擁有強大的執行力。企業有什麼價值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堅持與執行。從這個意義上講,戰略沒有對錯。綜觀世界優秀企業,像 GE(通用電氣公司)、沃爾瑪、 IBM以及中國的海爾、聯想、華為等企業的成功,不僅僅因為擁有偉大的戰略,更重要的是他們建立了強大的執行原則與執行係統。向優秀的企業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它們不折不扣的執行力。
著名企業家馬明哲曾說:“一家企業的成功不隻在於戰略,更重要的是執行力。良好的執行力是企業戰略得到實施的必要條件,執行不到位,再完美的戰略也是空中樓閣,再恢弘的願景也是鏡花水月。 ”
為什麼計劃得很好就是做不到位?為什麼工作做著做著就走了樣?為什麼同樣的問題會重複發生?為什麼員工積極性時高時低?為什麼總覺得人才太少?為什麼我們做不到行業數一數二?為什麼……有原因嗎?有!
有工具嗎?有!
有榜樣嗎?有!
近 30年來,國內企業處於一個空前增長的階段,造就了大批“航母”級大型企業,海爾是典型的代表。它的發展也揭示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沒有優秀的執行力,就沒有優秀的企業。強大的執行力,是支撐海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先機的保障。
每個到過海爾文化中心的人,都會看到一張發黃的稿紙,上麵有 13條規定,“不許在車間大小便”就在其列,也許有人會感到可笑,這樣的條款赫然在列,怎麼看也不像一個企業的規章製度。
那是 1984年,當時海爾是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產品質量粗糙,管理混亂,遲到、曠工、打架鬥毆是家常便飯,甚至在車間抽煙喝酒、隨地大小便等惡劣現象比比皆是、隨處可見,更有一些員工明目張膽地偷竊廠裏財物。
張瑞敏來到海爾後的第一個規章製度就是“ 13條”,其中包括嚴禁盜竊工廠財物、嚴禁打架鬥毆、嚴禁在車間大小便等一係列現在看來是一個企業起碼應該做到,而在當時又的確存在的問題,張瑞敏到後,開始根除種種劣習。
“13條”沒有停留在紙上,而是逐步落實。張瑞敏抓住每一個違反製度的典型,但並不急於處理,而是發動大家認真討論,挖掘出這種行為的思想根源,讓員工深刻認識其危害性,認真反省,從而養成自覺遵守的習慣。這樣一步一步以理念為依據製定製度,整個團隊思想越來越統一,行動越來越迅捷、一致,形成了如今強大的執行力。縱觀海爾整個企業的運作,每一個方麵都有嚴格的獎懲製度作為支撐,一切行動聽指揮,有令必行,言必信,行必果,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海爾執行模式。
海爾作為一家優秀的企業,其執行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不僅僅是海爾,西式快餐在中國的典範麥當勞、肯德基,現今全球最大的零售企業沃爾瑪、全球最大的 IT公司之一 IBM,這些著名企業能有現在的成就,無不有執行貢獻的重要力量。沃爾瑪憑借“想到就做到”的執行力,把它的零售事業做成了全球的事業。 IBM最成功的一任 CEO郭士納更是將成功領導者的特征歸結到執行力上。
海信集團總裁周厚健認為,執行力低下是企業管理中最大的黑洞,再好的策略也隻有成功執行後才能夠顯示出價值。而企業執行力差,會削弱幹部、員工的鬥誌,破壞工作氛圍,影響企業的整體利益,長此以往,它將斷送企業的前途。
執行力是當前每個企業麵臨的突出問題,是構成企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再好的戰略也離不開優秀的執行力,再頂尖的企業也要保持強大的執行力,否則將在市場競爭中走向衰落。
國內外具有戰略眼光的卓越企業,都將執行力推崇為企業發展壯大的核心能力,這些無不啟發我們,執行力是關係企業成敗大業的關鍵之一。
每個企業都希望員工能高效落實經營決策,即擁有很強的執行力。但是員工執行動作不規範、中間環節的脫節,常常導致執行力扭曲。一條指令在高層的時候還是 100%,可是通過一級一級的傳達,到了基層就連 20%都不到了,甚至有的人還未意識到。要想讓一條指令、一項決策得到 100%的執行,監督與跟蹤必不可少。
成功的執行並沒有什麼奧秘,關鍵還是“做”的問題。正如一位成功學者所說:把簡單的事重複、反複做,也許我們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