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3 / 3)

???????????????一天,風聞佛陀率領弟子們到附近托缽乞化,夫妻倆就商量:“我們過去不知道布施種福田,才會落到今天這樣窮困的地步,現在好不容易盼到佛陀來此教化,怎麼可以坐失這樣大好布施的機會呢?“

????????說著說著,妻子深深歎息:“這個家幾乎一無所有,我們拿什麼去布施呢?“

????????丈夫想了想,毅然說:“不管怎麼樣,我們寧可餓死也不能錯失這個機會。我們如今唯一尚稱完整的東西就隻有這條衫褲,我們就拿它供養佛陀吧!“

????????夫妻倆於是歡歡喜喜地把唯一的衫褲布施出來,頓時使佛陀的弟子們頗感為難。大家把這條褲子傳來推去,一個個掩鼻而避,最後還是阿難尊者拎著這條褲子來到佛陀麵前請示:“佛陀,這條褲子實在不能穿,還是丟掉吧?“

????????佛陀慈祥地垂訓:“諸弟子不可以這樣想,窮人的布施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就拿來給我穿吧!“

????????阿難心下慚愧,捧著褲子和目犍連一起到河邊清洗,誰知道褲子剛一浸水,整條河立刻波濤洶湧,暴漲暴落。目犍連一急,就運起神通把須彌山搬來鎮壓。壓了又壓,還是無法平息波濤,兩人隻好趕回來稟告佛陀。

?????????????????這時候,佛陀正在用齋,就輕輕拈起一粒米飯對他們說:“河水翻湧,是因為龍王讚歎貧人能夠極盡布施的願心,你們把這粒米飯拿去,就可以鎮住了!“

????????阿難覺得奇怪,就問:“佛陀,那麼大的須彌山都壓不住,這麼小的一粒米飯怎麼可能鎮壓住那樣的狂濤巨浪呢?“

????????佛陀笑著回答:“你們拿去試試再說吧!“

????????阿難和目犍連半信半疑地將這粒米飯丟進河裏,河竟然一下子就風平浪靜了。兩人深覺不可思議:難道一座須彌山的力量反而比不上一粒米飯嗎?回來後立刻請教佛陀。

????????佛陀開示道:“無二之性,即是實性。一粒稻穗從最初的播種起,經過灌溉、施肥、收割、製造、販賣……累積了種種的力量與辛苦才能成就一粒米,它所蘊含的功德是無量的,正如同那件褲子是貧苦夫婦唯一的財物、全部的家當,它所包藏的心量也是無限的!

????????“四海龍王懂得一粒米的功德與褲子的功德一樣大,都由虔誠一念引出,所以趕緊退讓稱善。由此可見,隻要虔誠一念,則小小一粒米、一條衫褲的力量,都可以與千千萬萬座須彌山相等!”

????????後來有人把這件事寫成一首偈,來警示天下的冥頑眾生:“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人不了道,披毛帶角還。”

---------------------------------

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想找到一句話,它能讓高興的人聽了難過,難過的人聽了高興。但他找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直到有一天夜裏,他夢見智者對他說了一句話,正是自己想找的。這句史上最神奇的話就是:這一切都會過去的!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沒有一件東西可以永恒不變。當你失敗、痛苦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會過去的!當你成功、得意忘形的時候,你也要知道:這一切都會過去的!

五個禪語的故事

一、禪師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求道者答,當然是金子啊!禪師笑曰,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其實,換個心境,或許你會得到解脫!

二、佛家禪語佛世間何為最珍貴?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語。經數載,滄桑巨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正擁有!

三、一青年向禪師求教:“大師,有人說我是天才,也有人罵我是笨蛋,依你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禪師反問,青年一臉茫然。“譬如一斤米,在炊婦眼中是幾碗飯;在餅家眼裏是燒餅;在酒商眼中又成了酒。米還是那米。同樣,你還是你,有多大的出息,取決於你怎麼看看待自己。”青年豁然開朗。

四、少年問智者:“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帶給別人快樂的人?”智者笑答:“有四種境界,你可體會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當成別人’,此是‘無我’;再之,要‘把別人當成自己’,這是‘慈悲’;而後,要‘把別人當成別人’,此是‘智慧’;最後,要‘把自己當成自己’,這是‘自在’。”

五、有位禪師有一個愛抱怨的弟子。一天,禪師將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讓弟子喝。弟子說:鹹得發苦。禪師又把更多的鹽撒進湖裏,讓弟子再嚐湖水。弟子喝後說:純淨甜美。禪師說: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鹹淡取決於盛它的容器。你願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水?

----------------------------------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認知去評論一個人,判斷一件事的對錯。不要苛求別人的觀點與你相同,不要期望別人能完全理解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觀點。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過重才會患得患失,覺得別人必須理解自己。

其實,人要看輕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所謂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短短今生一麵鏡,前世多少香火緣。牽手是一種緣,回眸是一種緣,擦肩是一種緣,生命是一種緣,親情是一種緣,假如還有來生,來生也是一種緣------組成人生的、就是那無數個緣,讓你去結,去解------惜緣、隨緣,才能以佛心看緣起緣落。

凡事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別人著想,廣積善德,便是慈悲。佛與魔的區別不在於法力高低,而在於是否有一顆慈悲的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世上善惡有報,在世上行惡必遭惡報,心懷慈悲行善必有善報。常懷慈悲之心,才能度己度人。

記住

1.?再煩-也別忘記微笑;

2.?再急-也要注意語氣;

3.?再苦-也別忘堅持;

4.?再累-也要愛自己;

5.?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

6.?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

7.?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過去;

8.?失敗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未來;

9.?有望得到的要努力;

10.?無望得到的不介意,則無論輸贏姿態都會好看。

不做不可及的夢,這使我的睡眠安恬。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諾。不說無謂的閑言,這使我覺得清暢。我盡可能不去緬懷往事,因為來時的路不可能回頭。我當心的去愛別人,這樣不會泛濫。我愛哭的時候哭,我愛笑的時候笑,我不求深刻,隻求簡單。

生命是個過程,死亡隻是必然的結果,但軌跡是自己的色彩和溫度,既然不可避免,那麼就更無所畏懼。“真的希望人是有靈魂的,不要一切皆為虛幻。”生活中,並不是努力就一定什麼都可以。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不隻是你,也不隻是我,大家都一樣。

隨緣自在,自在隨緣。一塵含萬象,一念具三千。世人總喜歡把相遇當劫數,把名利當做掙脫不了的塵網。卻不知,一顆禪定的心可以承擔人間一切風雲變幻,世浪翻湧。那些曾經狹路相逢的人去了哪裏,早已不需要答案。

你也許會傷心一陣子。但生活以這樣的方式,為你留下了這一輩子最值得交往的人。得到一個最真的人,比身邊簇擁一幫虛情假意的家夥,更有意義。

有人說"人生如賽場,上半場按學曆、權力、職位、業績、薪金比上升;下半場以血壓、血脂、血糖、尿酸、膽固醇比下降。願大家兩場都要贏。"我說人生如賽場,上半場追求快樂,下半場應該追求幸福;上半場追求擁有,下半場應該追求付出;上半場追求成功,下半場應該追求意義。下半場贏,才算真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