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人是這樣想的,他們也是這樣做的。長期以來萬向一直堅持“內外都誠信,對整個社會負責”的原則,服務社會,奉獻社會。萬向曾出資1000萬元設立了“浙江省慈善總會萬向慈善基金”。從2001年起啟動實施“四個一百工程”——幫助100個殘疾學生、100個失學學生、100個孤寡老人、100個孤兒。近年來,“萬向”在全國各地設立的助學基金和捐資助學款總額已近3000萬元。2006年,萬向創始人魯冠球入選《胡潤強勢榜》評選的最有社會責任感的十大民營企業家,位列第四(前三位依次是:榮智健、任正非、宗慶後)。
後來成為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的魯冠球,早已不是當年為了擺脫貧困而掙紮的魯冠球了。當初那種強烈的脫貧致富的夢想早已成了往日的故事,而且要說起魯冠球的財富,已經是十幾輩子都花不完了。
那麼功成名就的魯冠球為什麼還要繼續辛苦的做企業?他苦心經營萬向的真諦到底是什麼?他為什麼憑著晚年不去享受天倫之樂卻要每天麵對棘手的問題、沒完沒了的會議、糾纏沒完的媒體以及難纏的客戶和某些憤憤不平的員工?這就是萬向以及魯冠球的社會責任感問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萬向的興衰關乎整個集團數萬職工的生活和人生歸宿,關乎蕭山地區的經濟發展,關乎國家的一個產業,關乎中國優秀企業的國際形象!所以,萬向必須承擔起它所肩負擔的社會責任,必須做大、做強、做久,沒有退路,隻能往前走。
第四節 萬向優秀企業文化展現
一、滿廠盡是工作狂
狂熱的工作精神就像資金、技術那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如果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將能演變成一個公司的核心能力。萬向的“工作狂”精神是出了名的,在萬向集團你絕對看不到那種慵懶的神態和悠閑的步伐,所有的員工都是像在備戰一樣忙碌著各自的事情,精神高昂,充滿朝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始終如此。可以說萬向如果缺少了這種工作狂的精神,它就不會這樣優秀,不會讓人們一提起萬向就對他們翹起大拇指。
萬向員工的工作狂精神來自其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一種源自內心的熱情,而不是考核出來的。1994年的7月,萬向要製定“九五”規劃工作,當時正是杭州最熱的時候,在沒有空調的酷暑環境中,萬向的戰略規劃工作小組成員幾乎每天都是工作到12點以後,甚至淩晨2、3點,而第二天七點半還按時上班,沒有任何人遲到!這樣的環境,這樣的工作量,他們毫無怨言,跟那些老員工一樣,對萬向充滿熱愛和忠誠。他們在回憶那段時光時說:“我們認為在這個知名度在全國數一數二的優秀企業裏,多幹些活是很榮耀的。我們能吃苦的精神一點不亞於當時的那些老員工,因為我們都是農村出身的,支撐我們的狂熱態度和工作精神是對萬向的熱愛以及我們的吃苦能力。”
一個優秀企業的中高層必須做到:需要你的時候,無論是上班時間還是休息時間,都是要隨叫隨到的,沒有任何理由或借口。如果一個企業的中高層幹了一點點額外的活就斤斤計較,拚命要加班費,那麼這樣的企業也一定會是二三流的。一個企業內的員工要是動不動就搬勞動法,那這個企業必然不會優秀,要不就是沒有職業精神,要麼就是企業沒有良好的企業文化。
二、吹毛求疵對工作
如果你接到萬向給你的一項任務,如果是一件不是很容易界定結果的任務(比如股票上市、爭取一筆資金、爭取一項政策、項目申報之類)的話,那麼你肯定不是那麼容易過關的。萬向的各層領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工作質量的要求達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這種吹毛求疵的精神乃是萬向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萬向得以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反過來想,如果企業像一些事業單位那樣,工作很容易蒙混過關,那麼這個企業必然是不可能長久優秀的。市場經濟中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努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才是硬道理。
吹毛求疵的工作精神滲透在萬向事務的方方麵麵,魯冠球本人對待工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世紀80年代初,萬向生產的一批萬向節質量方麵出了些小的問題,那時質量、誠信等觀念還很淡薄,廠裏很多人主張就這樣賣掉,然而對工作吹毛求疵魯冠球卻堅決不同意,在下屬的一片歎息聲甚至是淚水麵前,不為所動,最終把43萬元的不合格品送進了回收站,43萬對於當時剛剛起步的鄉鎮企業可是一個天文數字!魯冠球將不合格品送進回收站的這一舉措讓員工們傷心了很久,但從此之後也喚醒了萬向人的工作意識,“質量”二字深深地烙在了人們的心頭,他們開始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吹毛求疵的對待任何一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