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節 南中紛擾(3 / 3)

“正方,以你的軍事才能平定南中綽綽有餘。但你能保證永遠呆在那個不毛之地?”諸葛亮的問題令人震驚。

“這……丞相……擔心南中收而複叛?”李嚴的智慧讓諸葛亮十分賞識,他能很快領會諸葛亮的意思。

諸葛亮點點頭,轉向馬忠,喚道:“德信,你深知南中風化。你來說吧!”

馬忠還在巴西時就十分重視南中地理,他讓人打探南中情報數年小有成就。此刻國家關注的焦點轉移到南中,正是我輩大展宏圖之時。想到此意氣風發,說道:“南中這個鬼地方就像埋在地下的種子,表麵上看不出有多大用。隻要耕耘德當,會開出殷殷果實。”馬忠喜歡開玩笑,就用種地比喻對待南中。

群臣笑了,都認為馬忠出身貧微,隻曉得種地犁田。開口一句‘種子’,閉口一句‘果實’,就像鄉下人說話沒藝術。隻有諸葛亮和義弟諸葛迷清楚,馬忠有才能,也懂‘藝術’。

“什麼種子,什麼耕耘。我們商議的是國家大事,不是種田。”李嚴著急,南中十萬火急,哪裏還有空閑討論些雜七雜八的事。

諸葛迷勸道:“都護大人莫急,請聽馬將軍高論。”一個鼓勵的眼色投向馬忠,他相信義兄是塊金子,距離發光的時間不遠。

馬忠微笑道:“南中在大渡河以南,方圓千裏,地廣人稀。苦於山地丘陵眾多,農業不興。西南夷和南蠻混雜,另有百濮。其中西南夷最著名的有‘夜郎、滇、邛都、嶲、昆明、徙、苲都、冉龍、白馬、哀牢’部。通常分居各地,不相往來。因而夷人雖眾,卻是各自為戰,並且人心不齊。分化瓦解乃上策。夷人不好勇鬥,素來敬畏大漢。若能得其魁首,餘眾可招撫安定。此外南蠻部落有‘板盾蠻、巴郡蠻、武陵蠻’,還有百濮雜處其間。蠻夷之間矛盾不斷,若能以蠻製夷,不失為上策。”言簡意賅,馬忠向諸葛亮和李嚴道出平定南中的上策。

諸葛迷驚訝地注視著馬忠。他的這位義兄沒想到對南中局勢的了解比自己這個讀過多年史料的現代人還深刻。心道:義兄,你整日埋怨懷才不用。現在你的平南方略一出,諸葛丞相一定會對你刮目相看啦。

“好一個馬德信,真是國家棟梁。”李嚴由衷地稱讚道。馬忠對南中了如指掌,讓人不得不佩服之至。

“此天賜陛下平定蠻夷!”諸葛亮摟著馬忠魁梧的肩膀,笑得合不攏嘴,“亮願意拜德信為門下督,替國家鎮定南麵,亮無憂矣!”

“馬忠誓死不負丞相重托!”馬忠終於揚眉吐氣,大吐平生之快。

“對於平定南中,大家有什麼妙計?”諸葛亮環顧四周,有馬忠的情報,征討南中的艱巨驟然減輕。

群臣無人應答。出奇製勝不是眾人的長處。

諸葛迷躍躍欲試,昂然出列奏道:“臣不才,願獻隔岸觀火之計。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語出不凡,簡短兩句就道出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之一。

“隔岸觀火?妙計啊!不知孔惑如何實施?”諸葛亮暗暗點頭,他思索的也正是此計,不想座中還有高人。當他發現說話的是諸葛迷時,大為讚許。

諸葛迷也不開門見山,轉個大彎笑道:“丞相可知曹操當年怎麼殺袁氏兄弟?”

“假借公孫康之手。孔惑要借誰之手殺雍闓、高定?”諸葛亮奇怪,借誰刀殺人。

“先令人深入南中,將豪帥夷王記錄在案。可使人告誡南中蠻夷、豪帥:丞相深明大義,知道諸位本無叛心,奈何賊人勢大迫於形勢所逼。天兵來臨玉石俱焚,丞相不忍心諸位遭到牽連。若有歸漢之意者,官複原位,減免賦稅,等到天兵降臨棄暗投明以作內應。不但赦免先前罪行,還可論功行賞。”

就在群臣滿麵疑惑時,諸葛迷又補充道:“如此,南中賊寇人人尋求自保,必會留條後路。賊首懷疑部下有異心,上下不和,其勢定然削弱。彼內部不和,我軍方好從中取事。”

有人點頭讚同。諸葛亮的眼神一亮,此計不錯。

“暴戾恣睢,其勢自斃。等待大軍南下,利誘賊人,使其內亂。不等丞相出手,雍闓、高定就會擺在丞相案幾。”說完,諸葛迷長舒口氣,回想內中還需要修正的地方。

愛才心切,李嚴拍著諸葛迷的肩頭,連聲說道:“好計!好計!”

“兵法雲: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孔惑則是兵戰未起,心戰先施。哈哈,此計立即就可實行。”諸葛亮露出欣喜的笑容。平定南中有馬忠和諸葛迷為輔,大事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