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諸葛迷正在努力地憑借自己的才能為蜀漢效力,可惜沒有人會明白這些,沒有人會賞識自己。百感交集的他放聲痛哭。
劉備呆呆地望著哭泣的青年,他以為這個孩子隻是為失去兄長哭泣,他根本不知道諸葛迷還為自己不被丞相賞識而傷感。
諸葛迷扣三響頭,止住哭聲,猛然立誓道:“傅大哥,小弟將來一定會為你報仇!我會把陸遜的人頭親手擰到你的靈位前!”斬釘截鐵地深情,稚嫩的語氣。在侍從眼裏,諸葛迷不過是在犯傻說胡話。一雙大手輕輕地搭在諸葛迷的肩頭,劉備複雜的眼神愣愣地凝視著他,低低地歎道:“孩子……”甩甩頭意思叫他暫時不要提及複仇的事情。
“君子報仇,百年不晚!”諸葛迷清楚十年內想找東吳報仇,那是瞎扯。但是幾十年以後呢……
劉備對著他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再也沒說什麼。
腳步聲自殿前傳來。
來人頭頂武冠,身著素色長袍。武冠遮住狹窄的印堂,兩條橫眉之間隻露出一指的距離,但高聳的鼻梁露出勃勃的野心,高聳的顴骨下方八字胡分外醒目。古代麵相學對這樣的人也有兩種爭議,一說此類人極有野心,一說此類人將來是輔佐帝王的元勳。
“陛下,這是……您讓為臣檢點的兵馬糧草的簿冊。”來人的表情有些為難。他雙手將簿冊捧過頭,靜等著劉備的審閱。薄薄一本冊子居然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才算完成。
劉備伸手拿過了簿冊,看了來人一眼:“正方起來說話吧。”
來人竟然是李嚴。諸葛迷與他眼神對視,心頭大驚道:劉備果然召李嚴做了尚書令。
劉備拿著它並沒有馬上展開,而是將它放在了心口上,閉了眼睛,深深地吸了口氣。
漸漸地展開,撲入眼睛的大字,讓他不禁向後仰了仰。
陣亡將士名冊。
劉備忽然合上簿冊,順手把名冊交給諸葛迷,低沉而略微沙啞的嗓音說道:“孔惑,你念給朕聽!”顯是情緒激動,嗓子都有些微變。
劉備的手不住顫抖,他努力壓抑著悲痛的情緒,緩緩地將名冊傳到諸葛迷手上。
諸葛迷小心翼翼地展開名冊,輕聲念著:“陣亡……兵士十萬餘。降吳者六萬。重傷者無數。糧草被焚七萬石,被劫六萬石。連弩大都損耗,或為江東所劫。文職……”一邊念,一邊悄悄注視著閉上眼睛的劉備。
劉備仿佛聽到了一個聲音。
“陛下請看,這是東征的隨員名冊,亮已審度幾番,陛下再斟酌刪減。”
“糧草……臣目今已籌備了半年的軍需,陛下不用耽心,我已命趙雲在前日起運,想必已出了川口。”
“陛下起兵三十萬,走水路,出峽口。先屯駐奉節。等待臣已聯絡的蠻兵。”
說話的人抬起頭,一雙充滿著自信的慧目凝望著他。
孔明哦,孔明,朕辜負了你籌備軍需的苦心。
劉備猛然睜開眼,擺擺手道:“別念了,別再念啦!”
諸葛迷收起縑帛。
李嚴一臉詫異地瞅著劉備:“陛下?”
劉備用眼睛下意識地向四處看了看,輕輕搖了搖頭,長長的歎息讓人聽了倍生淒涼:“丞相的心血,讓朕辜負了……”目光對準諸葛迷,仿佛眼前的青年就是丞相本人。盯得諸葛迷心跳狂速,不知所措。劉備的目光又轉過來望著李嚴。
李嚴張了張嘴,安慰的話還沒出口,劉備衝他笑了笑:“正方下去吧。讓朕靜一靜。”
李嚴倒退數步:“臣告退。”瞧了諸葛迷一眼,心道:這位青年什麼來頭,居然能讓劉備如此厚待。劉備獨獨讓我離開,想是有什麼重要的話要對他說。都說尚書令是皇帝的心腹,但有了這個人,我這個尚書令豈不是擺設麼?
李嚴方出去,劉備又斥退周圍的侍從宦官,單單留下諸葛迷。
“朕怕是將不久於人世啦!”劉備冷不丁冒出一句。雖然諸葛迷知道史書上的劉備最多隻能活到明年三月,但此刻乍聞此言,依然感覺驚恐。
“陛下,您的病……”上次診斷諸葛迷沒察覺到劉備的風寒有多嚴重。
劉備打斷他的話,指著祭台所有的靈位,語重心長地說道:“這些天,朕隻發現一個人能在靈前立誓複仇。”
眼色露出詫異的喜悅,仿佛讚許,如同支持,目光死死鎖定諸葛迷,一字一句說道:“那個人就是你!”
諸葛迷灑脫地說道:“我是為了義兄傅彤,此仇不報枉為人!”
“朕是不可能為這些死難的將士們報仇啦。隻有靠你!”劉備投來相信的目光,旋即低聲說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凡事大局為重。年輕人很多時候要學會忍!”